现在人家要悬赏追杀他了,刘秀只能逃命。】
刘秀长叹一声,“没有种子就能难倒一把好手庄稼汉,朕当时便是如此,没有一兵一卒,真是想做点什么都不行啊,好在后来朕有了天幕所说的云台二十八将。”
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云台二十八将到底是哪二十八位,但总归是为了大汉建功立业的功臣。
邓禹神色无奈,“这可真是……哪里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公元二十四年正月,刘秀带着自己的小集体去到了蓟县,因为河北南部大多已经归顺了王郎,刘秀已经待不下去了。
到了蓟县之后,刘秀和他的小集体商量着下一步应该如何是好。
逃跑的话,无处可跑,当时从洛阳前往河北是非常顺利的,但从河北回到洛阳,彼时却非常困难了,因为那里是王郎的控制区,刘秀手头上又没有兵马,根本无法从河北逃回洛阳。
况且洛阳那儿,更始帝刘玄也不安好心,回去的话,大概率是要被治罪的。正好,河北的反叛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了。
所以不能跑……
这时候有一名年轻的将领跳出来了,此人叫耿弇,他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建威大将军耿弇抬手挠了挠自己的脑袋,笑呵呵地道:“原来我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啊!”
想当初他跟着陛下那是阴差阳错,恰好撞上了,他没想到他也能排上云台二十八将。
耿弇心中十分激动,爹啊,儿子有出息了……
其他未被天幕点名的臣子们:……
耿弇当时跟着陛下的时候也才二十一岁,他都能排上,想必他们也能!
【耿弇就是当初上谷郡太守的儿子,上谷郡就是刘玄派使者过去招抚的第一站。
当时虽然说使者最后归还了太守的官印,但上谷郡的太守心底还是不放心,深怕更始帝刘玄记恨他们,对整个上谷地区不放心。
耿弇看到父亲这么忐忑不安,便决定亲自前往长安面见更始帝刘玄,向他禀明上谷地区是忠心于大汉王朝的。
然而就在耿弇前往长安的路上,王郎自立为王了。
当时耿弇的随从就和他说,我们自己河北地区都有一位皇帝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去长安?我们投靠河北皇帝刘子舆不行吗?
耿弇当时一听就怒了,大骂道,他刘子舆算什么皇帝,只是一个算命先生而已,早晚要被处决的,我们要投靠的是正统的大汉皇帝。
当天晚上,耿弇的两名随从就都跑了,他们跑去投靠刘子舆(王郎)了。
耿弇第二天早上才知道这个消息,他考虑到从河北到长安,一路上肯定十分危险,他自己孤家寡人去,肯定是不行的。
后来他听到刘秀正在河北,想到刘秀是刘玄派过来的使者,带着皇帝的授命,那找到刘秀也是一样的。】
刘秀看向耿弇,取笑道:“原是如此啊!看来你是想借着通过朕,再去到刘玄面前啊!”
耿弇也不慌,笑呵呵道:“臣心里怎么想不重要,臣后面的路走对了就行!”
刘秀闻言,哈哈大笑。
却非殿上臣子们也都面带笑意,他们的陛下极爱与他们开玩笑,又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疑心病不重的皇帝,所以君臣之间的气氛往往都非常不错。
偶尔陛下取笑他们,他们也毫不慌张,甚至会用调侃的语气说回去。
【所以后来耿弇就跑到刘秀的身边去了,刘秀见到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也是非常高兴。
史书上记载耿弇是一个非常机灵、聪明的人,他还喜欢读兵书,并且精通骑马射箭。
就是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年轻跳出来了,他对刘秀说,我们不要跑,跑没有用的,我们可以发兵。
刘秀心里很愁,发兵发兵,问题是他手中一兵一卒都没有啊!
耿弇当然知道刘秀在忧愁什么,于是他拍着自己的胸脯道,你让我回上谷去,上谷的骑兵是天下一流的,我的父亲就是上谷的太守,我回去了,肯定能带兵过来,到时候咱们就灭了王郎,直取邯郸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简而言之,刘秀没兵,没问题,耿弇拼爹!
但是关于“发兵”的建议,刘秀最终还是没有采纳他。因为他不可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小集体大家伙的性命托付在耿弇这个才二十岁出口的小年轻身上。
更何况,刘秀还有家仇国恨没有报!】
刘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当时的耿弇多像朕年轻的时候啊,不知愁苦,敢拼敢打。”
那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带领着不到两万兵力却敢跟王莽的42万大军对干的小伙子了。
当时的他考虑得更多,耿弇是上谷郡太守的儿子没错,但……兵力是在太守的手中,自己什么都没有,人家是一郡的太守,对方要考虑的就更多了,郡内的百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