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郡的上层领导就驻扎在薛地西边驻扎,刘邦带着将士们哗啦啦过去,直接就是一顿凶猛地横冲直撞,直接将薛地打败了。
此时,刘邦的两三千人队伍在经过了丰邑和薛地两波投降人员的补充,队伍进一步壮大了。
方舆城的守军眼看周围的城池全部归属了刘邦了,于是望风而降。
刘邦在这几次的战役中,采取了逐个击破的策略,并且在决策的过程中干脆利落,该放弃时放弃,该撤退时撤退,审时度势。】
刘邦听着天幕在夸赞自己,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朕当时虽然击杀了泗水郡守,但并没有占领整个郡,朕当时的兵力实在太弱了。”
张良也不得不承认,早期陛下打天下是真的很艰难。
【总之,刘邦在沛县起义的第二个月,就杀了泗水郡的郡守,使得泗水郡的监御史平投降了。
这几场胜利之后,刘邦将目光放到了泗水郡的其他城池上,于是他带着萧何、夏侯婴、樊哙以及士兵三千和在丰邑追随他的人来到了亢父,准备接收“新地盘”。
然而便是从这个时候,刘邦开始遭遇早期发家时的重大挫折。
前面我们说过沛县附近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战国时期,魏国和楚国的交界处,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候,魏国人周市竟然带大军来到了方舆。
留守的曹参率领着部下与魏国大军正对峙着,却没想到后方的方舆城竟然直接反叛,主动归附魏国。
方舆城内的百姓大多是原先六国时期的魏国人,所以他们这么做,其实也无可厚非了,但这对刘邦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泗水郡情势再度急转直下……】
第162章
天幕说到此处,雍齿连忙低下了头颅,他已经预料到接下来会讲到什么事了。
【周市派人前往接触驻守丰邑的雍齿,对方对雍齿说道,丰邑是之前梁王曾经迁移到的地方,如今魏国已经反秦,也攻陷了几十座城池,你雍齿如果投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让你驻守丰邑。不然的话,我们就要血洗丰邑城了。
当时的雍齿本来就看不清刘邦,现在又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他的眼前,魏国招降他,他立刻就背叛了刘邦,为魏国防守丰邑。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毕竟刘邦出身就低,在加上他虽然是个“沛公”,但也只是一个县令而已,更何况这个县令还是他自己自封的,而魏国的“侯”却是已经攻陷数十座城池的魏国封的,可含金量可就大大不同了。
刘邦听说雍齿反了,急忙带着将士们前往攻打丰邑,但丰邑同样也是直接归顺了魏国,道理也是一样,这个位置原本就是魏国的地盘。
丰邑百姓对着刘邦刀兵相向,这其实是一次危机,一次刘邦“身份认同”的危机。
他带着将士们重新攻打丰邑,但是这一次怎么都无法打下来。
后来,刘邦集团理论上控制的城池也就只剩下四县,即“沛县、胡陵、亢父、戚县”,都在泗水沿线。
史料中有这么一句话“沛公还之沛”,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刘邦回到沛县之后,另外的三座县也丢失了。】
刘邦微抿双唇,当时的他打了好几场胜仗,可惜当外界的反秦组织前来插手时,他甚至毫无抵抗之力。
那几场胜利取得的城池,就像一场梦一样,他挥起“天下苦秦久矣”的旗帜之后,只是短暂地辉煌过一阵,很快便迅速沉寂了下来,就好像他只是画了一个圈一样,起于沛县,只余沛县。
【祸不单行,在刘邦怎么都打不下丰邑的时候,他还生病了,无奈之下,只能先行回到沛县。
刘邦非常怨恨雍齿和丰邑的子弟,因为他们都背叛了他。
打又打不过,刘邦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丰邑,也不能这么拱手让人吧,这时候他突然听说陈胜兵败被杀之后,东阳宁君、秦嘉等人立楚国贵族后裔景驹为楚王,他们正好在留县。
刘邦也不顾大病一场,赶紧跑过去“傍大腿”,依附他们,想借他们的兵攻打丰邑。
而也正是此时,在刘邦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遇到了人生当中的知己,后来的“汉初三杰之一”张良。
张良辅佐刘邦从布衣逆袭至天下至尊,开创了威名赫赫的大汉王朝,二人简直就是“君圣臣贤”的典范。】
“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听得老脸一红,没想到他竟然能获得如此盛誉。
曾经他父亲、祖父在韩国做过五代国相,然而秦朝统一天下之后,首先就灭掉了韩国,他不满秦朝的统治,想尽办法刺杀秦王,但都没有成功。
他流亡了近十年,隐姓埋名,早就丢掉了韩国贵族的荣耀,没想到如今的自己竟然能够得到“汉初三杰”之一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