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微不可见地点点头,“朕知晓的。”
尉迟敬德想的比较简单,“什么战机不战机的,依咱看,都是还未发生的,现在天幕提前告诉我们了,咱这次大杀四方是板上钉钉的,还有什么可以惆怅的呢?”
太宗闻言一笑,“如卿这般反倒心明眼亮。”
尉迟敬德挠头笑了笑……
【安市城的援军已经被大唐打得溃败,如此一来,安市城便没有了支援,似乎是被攻陷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太宗既然决定还是率先进攻安市城,那么唐军分批轮战也就开始了。
唐军每天光是进攻就有六七次,多次都采用冲石击毁敌军的城墙,敌军便立刻修筑木栅栏来填补空缺。
安市城这边,唐军遇到一位极其出色的守城大将杨万春。
嗯……其实历史上没有关于他名字的记载,但是到了大明之后,有小说作者给他起了“杨万春”这个名字。
杨万春率领安市城的军民进行了极其顽强的防守。
唐军再次久攻不下。
李道宗带人在安市城东南方位修筑土山来逼近城墙。
高句丽大军见状,立刻加高城墙来对抗。
李道宗在战场中伤到了脚,太宗皇帝亲自为他针灸。
唐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动用了五十万人次来修筑土山,日夜不停地施工,土山的山顶距离城墙只有几丈远,但位于土山之上可以俯视高市城内。
李道宗让果毅都尉傅伏爱防守土山,然而无法预料的是,土山居然崩塌了,压塌了敌军的城墙。
而这个时候傅伏爱又因为私事擅离职守,数百高句丽士兵从压垮的缺口蜂拥而出,夺取占据了土山,并挖掘堑壕进行防御,据险而守。
唐军几个月来的努力完全白费了,土山成为了高句丽大军的天堑。
太宗皇帝大怒,将傅伏爱斩首。
接着唐军发兵进攻土山,但最终没能夺回。】
太宗脸色一黑,这什么玩意,给他人做嫁衣?
李靖沉声道:“高句丽多山,城池大多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也是正常。”
【李道宗光着脚来向太宗请罪,虽然傅伏爱是李道宗的部下,但太宗皇帝看着他受伤的脚又考虑到他的功劳,还是赦免了他,并劝他知耻而后勇。
到了九月初,安市城仍然久攻不下,但是辽东的严寒天气却来得很早,河水开始结冰。
此前我们说过,太宗皇帝在出发之前就采用了水路来运送粮食,但河道结冰,粮食根本无从送到前线。
唐军的粮食也在这长时间的攻城之下消耗殆尽了……
再加上唐军中除了来自北方的唐协军,其他士兵大多来自关中,关中的士兵不习惯北部极其寒冷的天气,难以在这样的天气下还久留此地。
另外数个月的持续战斗,将士们疲惫不堪。
此时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据,没有办法,太宗皇帝只得下令班师回朝,唐军在安市城下炫耀武力准备返回,安市城城主登上城墙向太宗皇帝答礼送行。
这个安市城城主“杨万春”也是个人才,虽然安市城在这个时候是高句丽的城池,但他却拒不服从泉盖苏文的暴虐统治,也曾顶着泉盖苏文的围攻坚持了很长时间。
杨万春……被h国拿来瞎编,说他在此次战役中射瞎了太宗的一只眼睛……
主播:……&&@@##(脏话)】
太宗:……
为什么要编造这样的谣言??
尉迟敬德怒道:“这个h国又是哪个国家,竟然敢造陛下的谣!”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h国是哪个国家,他们还未听过还有这样的奇怪的国家名。
……太宗摆摆手,表示无意义之事,无需揪着……
“此番退兵,也不知高句丽是否又会抓住这个时间再次成长?”太宗皇帝忧心忡忡,低声喃喃道。
与突厥这种马背上的国家相比,高句丽的国家组织更稳定,外交策落也非常灵活,当时他们便是利用中原的分裂和统一来实现政治目的。
当中原王朝统一稳定时,高句丽便表面俯首称臣,主动纳贡,虽称藩附,诚节未尽,与中原王朝开展贸易,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提高文明生产力,暗中积蓄力量。
一一旦中原王朝内乱,便乘机夺取辽西地区……
太宗心道,接下来的大唐是和平稳定的日子,天幕也透露过高宗时期,他的儿子将会灭亡高句丽,但到底要多少年呢?这些年岂不是任由高句丽发展,若是他们发展起来,大唐又要付出多少代价……
【太宗皇帝十分欣赏安市城城主,赏赐给了他丝绸百匹,来勉励他对高句丽的忠心。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说,古人有时候还真是有风骨,明明是死对头,却还能惺惺相惜或者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