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尴尬一笑,这也不全是他厉害,而是恰好陛下就是一个上进的君主,若是那等烂泥扶不上墙,还不思进取的,他点到为止,那样的君主只会把他的话当耳边风。
【魏征除了点到为主,他还会转移关注点。
又有一次,太宗皇帝想到他横扫千军、荡平外寇,统一天下,觉得以自己的功劳业绩可以去泰山封禅了,于是他脑门一拍,决定了,要去!
大臣们有的曲意逢迎,纷纷拍马屁表示祝贺。
太宗皇帝闻言,更高兴了,甚至有些飘飘然。
有些正直的大臣知道封禅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但鉴于太宗皇帝确实是个非常优秀,足够去封禅的君主,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劝谏,而且太宗皇帝在兴头上,这时候开口扫兴,万一太宗以后给小鞋子穿怎么办?
这个时候魏征就站出来了,他去见太宗皇帝,直言封禅的时机还没到。
注意啊,魏征这里说的是封禅的时机还没到,不是说不能去封禅。
太宗皇帝一听,又是你,魏征!那你说为什么时机还没到……
魏征不紧不慢,先是肯定了太宗皇帝,说陛下你是明君,封个禅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机还没到啊,因为隋炀帝导致天下民不聊生,饿殍千里,现在您治国有方,各地开始慢慢恢复了,但是还没有恢复得很好。
自古封禅是件大事,到时候周边的小国家肯定会派使者过来跟随,一路观望的,若是让他们看到我们沿途萧条的景象,那可不就大大影响我们国家的面子吗?
太宗一听,有道理,而此时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去不去封禅变成了可不能让其他小国家笑话、暗地里取笑大唐,嗯……咱还是得更加努力才行!
这大概就类似现代,女孩子被求婚一定得是穿了漂亮的裙子,化了美美的妆,若是刚好蓬头垢面的,那这个婚暂时不求也罢……
总之,魏征一举两得,既夸赞了太宗治国有方,又成功阻止了劳民伤财的封禅。】
群臣:……啊这……说得也没错,无法反驳,怎么他们就想不到呢?
太宗皇帝狠狠点头,有道理!既然天幕都给他透露未来了,他一定得更加勤政,争取早日去封禅!
没错,封禅是为了让国内外臣民见识到大唐的风范,就得将大唐最繁华的一面展现给世人看,沿途萧条这样伤面子的肯定不行,这……到时候让别人怎么看待大唐,怎么看待他!!
魏征说得对!!
魏征:……不好意思了,咱就是知晓陛下是个极度自尊的人,怎么可能愿意让别人看到大唐的短板呢!
离谱!你们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吧!
【当然以上都是小意思啦,魏征劝谏太宗皇帝最著名的当属《十渐不克终疏》,里面劝谏的内容咱就不赘述了,我们单看看这奏疏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魏征直接点题,告诉太宗皇帝,他为什么写这个折子,然后跟着就是一顿彩虹屁。
陛下你弱冠之年便平定天下,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壮年登基之后便开创盛世,万国来朝;要论功业,商汤周武都没有办法和您比肩,要论德行,您和尧舜也差不了多少……
您这可谓是“千古一帝”啊,魏征我啊能在您身边效力,那都是我几世纪修来的福气了。
接着我们再看看这结尾,魏征说,跟陛下您比起来,我这简直就太蠢了,但我既然辅佐您这位圣天子,我这个鄙薄这人,至少应该尽到我的职责。
俗话说得好,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如果我提的这些建议有那么一点确实是有用的,那就算让我当场死了,我也心甘情愿!
看看、看看魏征这极有心机的开头结尾,我们试着设身处地想想,若你是太宗皇帝,第一眼便看到,嗯……这是一篇劝谏文,不想看,实在不想看……
可是余光一瞄,哎……这接下来是夸我的,那就暂且看看吧。
哎……夸得不错,我高兴了,你的劝谏文我也不是不能看,那就姑且看看吧……
看着看着,看完了劝谏的内容,哼,生气……
一看结尾,呀……居然是又夸我的,还贬低了你自己,也行吧,我就考虑考虑你的意见,你也不是那么蠢啦……
看看、看看,这篇劝谏文可不就看完了,皇帝看完后,想到你在劝谏奏疏中一直夸他,贬低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生你的气了。
不生气了,也就平静下来了,可不就开始思考你劝谏的内容了吗?只要你上奏的都是正确的,那就离被采纳不远了。】
群臣:妙啊~还得是你!魏征!
第141章
捧天子踩自个??
群臣这一琢磨,非常有道理,只要皇帝能采纳自己的观点,那这就是身为一个身居要职的官员必备的素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