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诗经》这本书的禁止,对大秦的影响确实是比较大的。】
大秦刚刚建立,秦朝的律法大多延续于先人,秦国当年自商鞅变法以来,皆是如此实施。
赢政伸手拧了拧眉心,“这倒也是。如今秦朝的领域远远大于当年的秦国,偏远之处朕总是鞭长莫及。”
“父皇,幅员辽阔,地方底层官员缺失,各处极小的问题会渐渐将大秦捅成筛子的。”扶苏也忧心忡忡。
他小心翼翼,又继续道:“《诗经》既然如此重要,那便……不焚烧了吧?”
赢政面色一凛,回忆起《诗经》中的内容,冷声道:“朕是不会将这赞颂其他六国君王的书册留下来的,难道要让这些人用这书启蒙,又从书中去窥见故国,怀念故国吗?”
赢政极为不乐意,天下尽归他手,既要六国臣服、融合,便需毁去过往的痕迹,一代一代,没有记载的情况下,他们总会忘记自己的祖先是谁。
扶苏还待开口,赢政一个冷戾的眼神制止了他。
赢政:“李斯,既然《诗经》可以作为文本普及民间的教育,那不若你给大秦编套书用于民间幼童启蒙?”
李斯闻言,心里直吐苦水,他是法学家思想的,学的用的都是治国之政,这儒家才是搞教育的,教育这事儿,他不熟啊!
虽然心里这般想着,但面对始皇帝赢政,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只是他没料到,这会儿他才刚刚答应下来,天幕就道:
【有人肯定会问,那既然《诗经》这本书被禁了,没有教育的文本了,那秦始皇不是很厉害吗?他的丞相李斯不是很厉害吗?让他们大秦自己编一本出来给民间幼童启蒙呗。
哎……你别说,李斯还真编了,不止李斯,还有赵高呢。】
一直微微躬着身子的赵高忍不住抬头,面露诧异,他竟然也参与编书了。
胡亥更是高兴不已,赵高是教他书法的老师,若他能得天幕几句好话,这于他也是有益。
赢政矜持地点点头,“朕便说李斯你行,果不其然,嗯……赵高也不错。”
赵高高兴道:“为陛下分忧是臣之职责也。”
在场的李斯和扶苏面面相觑,扶苏对儒家的经典了解得不少,法家作为治国之本,他作为长公子,无论喜不喜欢,定有学习,可以说他对法和儒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这会儿他莫名觉得特别违和。
赢政的夸赞,这一次李斯下意识觉得心里有些慌。
【《汉书艺文志》里便有记载,秦朝丞相李斯编写了七章的《苍颉》,车府令赵高编写了六章的《爰历》,还有太史令胡毋编写了七章的《博学》。
这三人的编写的书籍都取材于一本书籍《史籒》,这本书是西周识字的课本。
听起来确实还不错,对吧?但我真的想说,专业的事能不能交给专门的人去做啊?你叫一个法家的上层官吏来修给普通底层老百姓,毫无基础的平民学,你确定不是在耍人玩?
要知道,当年李斯还是吕不韦门下客卿时,吕不韦集结门客编《春秋》时,他可是坐在末席的啊。】
赢政猛然转身盯向身后的李斯、赵高~
李斯:……还好刚刚没猖狂!(摸摸鼻子低头不说话)
啊……这……赵高瞬间滑跪!
“哼~”赢政虽未开口,却冷冷哼了一声,满是不悦。
【《苍颉》主播看过,真难,感觉智商遭到了碾压,其实不适合当时毫无知识储备的平民幼童来启蒙,反观《诗经》就不错,传唱度高,简单好理解。
所以嘛,《诗经》在当时与其他各书对比,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启蒙课本,只有读书识字了,大秦的律法才能更流畅地传达和落实。
其实若是始皇帝介意这本书里对于其他六国君王的描写过多的话,那完全可以将这些抽掉,学习其他呗。
但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些专门搞教育的儒生薅过来,让他们编书,而他们编的书,大秦在使用之前审核一下其内里的思想有没有问题不就行了。
像直播我们现在的书不也是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重重的审核来确定其思想、知识等适不适合。
所以,儒生也不是说他们的政策思想和国家不符合,就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让他们去搞一些不涉及政策思想上的东西啊,最简单的物品知识、表层东西的认知普及让这些人去搞,也是不错的。】
天幕这么一说,扶苏立刻攥紧了这个机会,“父皇,天幕说得不错。虽然大秦以法治国,但其他诸子百家也并非就得全然排斥,这些思想,父皇您觉得不适用在国政上,那摒除他们的中心思想,或许他们的能力能用在改善百姓的民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