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韵心里这样想着,手却是朝着油纸包伸过去。
人家出门一趟还记得自己的口味,总是要尝一尝的,她打开油纸包,立马就闻到一股茶香,清爽中带着微微苦味,顿时精神一振。
好似还不错?
她捏了块如意样式的糕点喂进嘴里,糕点松软,入口即化,只有一点甜味,丝毫不腻。
吃完一块后,她又试了另一块梅花酥,牙齿轻轻一碰,酥皮直往下掉,这个糕点就完全不甜,甚至还有一点点茶叶的苦味,很符合她的口味啊。
“不错吧?”李礽问道,顺手给她倒了杯水,推到她的手边,“茶楼的人说是故意把糕点的味道做得淡,以免夺了茶水的味道。”
石清韵点点头,接过茶水,道了声谢,“确实不错,最近吃甜的,都快把我逼疯了。”
李礽见她又伸手去拿下一块了,笑着道:“我知道有几处不错的地方,明天带着你去吃吧。”
让堂堂太子爷带自己去吃饭,石清韵觉得自己这个牌面是不是有点过于大了,但她并没有拒绝,反而开始提要求,“有川菜吗?重麻重辣重红油的,火锅更好。”
“火锅倒是有,但并非汤底加涮菜的那种火锅。”李礽道,他见石清韵满脸都是茫然,道,“明天带你去便知道了。”
第二日早上,李礽就带着石清韵出了门,直奔小南门的市场,这里本是个菜市场,但也有很多做吃食的,小摊小贩,格外热闹。
李礽轻车熟路带着她经过几个卖菜的摊子,转过一条巷子,朝着最里面的走去。
石清韵在巷子口的时候就闻到了一股子香气。
那是肉香,但又不油腻,中间夹着微微的草木清香,她跟在李礽的身后,又转了一道弯,才看到了一家店面。
这店不大,只有一个门面。
外面用桐油布支出一个棚子,摆着一个案桌和两个大炉子。
案桌上是才擀好的鲜面条,白净的面条根根分明,拜访整齐。
火炉上架着个大锅,热水翻滚,另外一个炉子上则是放着大陶罐,里面咕噜咕噜冒着白色的雾气,香味伴随着热气不断地四散开来。
李礽带着石清韵走进店里,点菜的事情就交给了德忠,毕竟这家只卖一样面食,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家店是当地的一家老店,听说祖上是给朱高炽做过饭的,那可是明朝以吃闻名的皇帝,“好吃”这个特点差一点就盖过了他的英明,可见这个皇帝对“吃”是不一样的。
祖上离了皇宫后,就在这里落脚,开了家小店,别的不卖,专卖一样——羊骨汤面。
也不知道是怎么处理的,这汤底呈乳白色,闻起来没有丝毫的羊肉腥膻味,味道也鲜极了,听说汤底是要熬煮整整四个时辰,其中还加了不少的药材。
李礽自认为没长一张老饕的嘴,除了好吃,根本没有尝出这么丰富的层次感,只觉得面条筋道,汤底鲜美。
石清韵坐下来,目光四下打量。
店里面摆着四五张桌子,棱角已经被磨得圆润,但十分干净,桌面上没有什么油印,筷子也很新。
不像有些老地方,四处都是油腻腻的,人坐下来的时候恨不得把手抬着,就怕挨着一下,人就不干净了。
“你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石清韵凑近,小声问道,他的身份和这家店也太不相配了吧。
“之前第一次来,成天跟胤祉在外面吃,就知道这处了。”李礽道。
当时是抱着让胤祉看看民情的心思,让他多接触一下百姓的日常生活,谁知道后面就剩下吃吃喝喝,还让胤祉感慨老百姓的生活真丰富啊。
石清韵哦了一声,托着的脑袋歪了歪,道:“所以……你还吃了其他好吃的?”
这言下之意简直不能更明显了。
李礽失笑,“是,中午带你去吃一家河鲜,也很不错。”
“奈斯~~”石清韵道,果然让李礽带她出来是对的,这么大的江宁城,要让她自己去找美食,恐怕只会受伤无数次吧。
她想了想,又轻咳一声,道:“这样不耽搁你的事吧?”
“要是耽搁……”李礽手肘搭在桌子上,笑着望过去,“你就不吃了吗?”
“那怎么能行呢?”石清韵想也不想地否定,“我大概会说,风里雨里,饭堂等你,生是干饭人,死是干饭魂,灵魂不息,干饭不止。”
李礽哈哈笑了,“不耽搁,曹寅去了广东,最近都不会回来了,噶禄昨日已经见过,外地的官员都没让过来。”
要是兴师动众地都来一趟,回头又要被小康同志批评自个儿了。
“那就成。”石清韵手一挥,宣布饭钱都她包了,吃啥她都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