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担惊受怕,又吃了不少苦头,世嘉受了惊吓,还请皇上见谅。”长公主面带歉意地说道,自己刚刚询问女儿的时候,她也是跟受了惊的小动物一样,哆哆嗦嗦的。
康熙摆摆手,示意自己不在意,看着这个与自己女儿相差不大的姑娘,到底是起了点怜惜之情,“都坐着说话吧。”
长公主瞧着吴世嘉抖得几乎站不住,谢恩后坐下来。
“你哥哥和郭壮图吵什么?”康熙继续问道,不动声色地走远了些,他看得出来,这小姑娘实在是惧怕自己,恐怕是没少听自己的坏话。
“哥哥说兵临城下,想要投降,郭将军不让,说他要是敢投降,不等军队攻进来,他就先杀了哥哥和我。”吴世嘉说道,回忆起当时剑拔弩张的场景,她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你哥哥想要投降?”康熙怀疑道,但看吴世璠对外的消息,可是没有半分想要投降的意思。
“嗯,他本来就不想当皇帝。”吴世嘉说道,原本消息送到,就不该有他们什么事情的,谁知道祖父突然病故,之后一切都身不由己了。
康熙笑了笑,明显是不相信吴世嘉的话,要不是听到长公主说吴世嘉上午才到公主府,现在就进宫了,他都要怀疑这是长公主同吴世嘉串供了。
“不着急,慢慢说。”康熙道,让梁九功将殿中的炭火烧得更旺些,又端来了些可爱的小点心。
虽然三藩已经平定,但是康熙对吴氏王朝内部的一些信息还是比较感兴趣,如今吴世嘉既然在,便从她口中了解一二吧。
第227章 郭氏
吴三桂接到吴应熊的消息便揭竿而起,他估算了八旗骑兵的战力,虽然骑兵格外勇猛,但是很多地方的地形根本不适合骑兵作战。
清朝还是依赖于明降军的力量,吴三桂满以为康熙还是那个任他拿捏的毛头小子,既然不同意自己的要求,自然可以格局为王,何必朝着大清俯首称臣?
打着这个主意,他联合了耿精忠和尚可喜,想要一鼓作气,吓唬住大清,让朝廷知道这江山可不一定是他康熙说了算。
谁知道,康熙一不做二不休处死了他的儿子与孙子,此仇不共戴天,吴三桂干脆在衡阳称帝,他膝下最为看重的儿子吴应熊被处死,他是万万不会放吴世璠回京的,将其封为皇太孙。
不过,他这只是强弩之末,当年八月,便病死在衡州。
吴三桂一死,他手下势力便分崩离析。
以他的侄子、女婿和心腹大将吴国贵为一派,吴国贵跟着吴三桂四处征战,在军中十分有威信。
为了稳定军心,吴国贵派了自己的心腹胡国柱前去云南,接吴世璠前来奔丧。
此时,镇守云南的郭壮图极力反对,若是吴世璠去了衡州,他这个镇守老家的将领便毫无用武之地,所以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后,吴三桂的遗体被运回来,吴世璠前往贵阳迎接,在郭壮图的扶持下登基,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力筹码,郭壮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吴世璠,并要求吴世璠将自己的妹妹吴世嘉嫁给自己的儿子郭宗汾。
这一年是康熙十八年,吴世璠十三岁,吴世嘉十岁,长期没有父母亲人在身边,一应大事小事都是郭壮图经手,他们对郭氏父子十分依赖,就算心中有所不满或者疑虑,也不会说个“不”字。
之后,吴国贵战死武冈,吴军节节败退,被吴世璠封为楚王吴应期内心苦闷,对吴世璠不满,对郭氏父子也不满,还将一切归罪于郭壮图的同伙方光琛,一路收编逃窜的吴军,打算政变。
然而,郭壮图早就暗中监视着吴应期,想要杀死他,进一步把控整个吴氏王朝,知道吴应期打算兵变之后,便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军驰援吴应期,假以慰问之名,让其放松警惕,当场晔变,绞死了吴应期。
消息传回来后,郭壮图将吴应期的两个儿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一起处死。
从此,整个吴氏政权便是郭壮图一人说了算,吴世璠年纪不大,又没有实权,即便吴氏兄妹有什么怨言,只能任由郭氏父子拿捏。
之后,便是长公主的信到了,吴世璠第一次同郭壮图争吵,被郭壮图以死威胁,吴世璠落败,但是他很清楚,自己降了,郭壮图会杀死自己兄妹,自己不降,也会死于清军之手。
左右是个死字,他决定把和自己一直相依为命的吴世嘉送走。
他知道郭壮图要是发现了这件事,绝对会阻止的,好在吴世嘉年纪还小,即便许配给了郭宗汾,仍旧住在宫里,这给了他很大的操作机会。
他用了当初吴三桂逝世之时,吴国贵用的法子掩盖吴世嘉的行踪,先是称病,需要静养,让人不得打扰,怕郭氏父子起疑心,他还假模假样地让郭宗汾来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