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若是成为大清的附属国,是不是就不用受到小岛人的要挟了?
加上,他们听说小岛人的贵族之中流行一种叫做大烟的东西,似乎是在小岛的英国人从别处运过来的。
他们想把这玩意儿推到琉球来,但大清那边是严格禁止的,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个时候,他们怎么能妥协呢?
但,小岛人似乎得到了一批十分厉害的火器,琉球的无力根本没办法抵抗短短时间,就攻下了琉球一半的地方。
所以,琉球向大清发出了求救——现在的问题是大清要不要出兵。
要是放在平时,几乎都不用犹豫,但,现在西边正在打仗,不知道耗费几何呢,要是东边拖得太久,也承受不住。
于是,朝廷上又开始吵了。
李礽当然是主战派,现在打是在海上打,在对方的地盘上打,但他们要是退让了,说不定下一次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打了。
这个民族,总是学不乖。
但,他也理解另一种观点——穷兵黩武,总归劳民伤财。
只是他知道得比旁人多,知道退让会产生什么样的麻烦,这可不是后世的“文明社会”,还是血腥的原始扩张,奉行“达尔文规则”,弱肉强食。
只要他们退后一步,这群豺狼就会围过来,且如今他们应该也是知道大清的西线起战事,腾不出来手收拾他们,又仗着大不列颠给他们的火器,这才有恃无恐。
所以,一定要收拾他们。
“这个仗肯定要打。”李礽认真道,他知道因为自己坚持要同小岛人交战,有些人在背后说他好战、好大喜功。
他爱惜自己的羽毛,但在国仇家恨面前,这点名声根本不算什么,别说名声,就算之后被圈禁,他亦会如此坚持。
况且康熙说过,只要他能说服大臣们,就同意支援琉球,依着他自己看来,康熙十有八九也是支持打这场仗的。
“太子爷所言甚是,但咱们正在同噶尔丹作战,要是掺和进小岛和琉球之间的战争,两侧都被牵制住,实在是危险。”大学士阿伊桑道。
户部尚书在心里拨了半晌的算盘珠子,正想说什么,就看见皇上凉凉地看了自己一眼,默默地将脚收回来了。
户部尚书这是个高危职位,每隔几年都要下来一个,他还是老实点比较好。
“但,战机一但失去,就不会再有,小岛一旦占琉球之后,他们的海岸线会得到极大的扩展,不但同大陆地区对峙的趋势会更明显,而且离台湾更近,对我们不利。”李礽认真道。
危机就该被扼杀在摇篮里。
“被牵制之后,万一有其他的战事,便会捉襟见肘。”
“正如你们所言,倘若让小岛坐大,万一有其他的战事,他们便会趁虚而入,到时候怕是更不好抽回手。”李礽说道。
“咱们大清地广物博,兵强马壮,区区小岛,何足挂齿?”其中某位大人说道。
李礽嘲讽地笑了,“真当地方大,人家就把你当回事吗?”
那位大人的脸色难看起来。
“况且,你还真以为咱们是要和小岛人打这场仗吗?”李礽继续嘲讽,反正再多一个狂妄的名声也无所谓,虱子多了不怕痒。
“大不列颠在东南亚占领了不少的殖民地,又在小岛登陆了,这些事情你们都很清楚吧。”李礽道,“我知道,你们肯定在想这是别人国家的事情,同我们无关,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成了。”
但,真的会这样吗?
小岛也好,大不列颠也好,他们的目标只会是琉球吗?
肯定不是,谁会嫌弃积累的资本少了呢?要知道,在远方的海上,不少的黑人奴隶正在被贩卖到各个地方,血腥而又残忍。
“一旦他们攻下琉球,下一个目标就会是台湾。”李礽道,“这样整个东南部都会处在他们的封锁下,大清出海的路线就会完完全全遮挡住,日后咱们要海上贸易就需要仰仗他们的鼻息了。。”
“当然……”李礽道,“你们也可以说他们现在绝对不敢侵犯我们大清……诸如此类云云,但现在不保证永远,能在现在解决的事情,何必等到事发那日?诸位可别学那夜郎,妄自尊大。”
先前开口反驳的人都闭了嘴,他们或许因。8 为各种原因反对这场战争,但他们也很清楚太子爷说得是真的,再反驳下去,只会显得他们无理取闹。
李礽认真道:“这仗必须打,你们愿意,要打,不愿意,也要打,这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谁要是不愿意打,就去那些被驱逐的渔船上感受一下老百姓过的日子。”
莫名地,康熙想起了那个杀猪测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