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还没有老糊涂,她认真地在思考这一个问题。
等到以后,西方又弄出了其他东西。
当初大清跟大明打仗的时候,火炮之类的武器,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战国时期的武器,现在的武器,那都不一样。
说起来,春秋战国,汉朝,三国,隋唐,魏晋南北朝……这些朝代失踪都是在争夺中土,不同的民族在这一片土地战争。经过多个朝代,那么多年,民族的融合度高,有了大融合。
要说去了很远的地方,或许有过,航船之类的,打战也打过,但是都没有保留很长时间。没有到很西方,也没有把那些地方的科技都带过来。
落后就得挨打,武器不行,也是挨打。
太皇太后想着明朝有郑和下西洋,那么本朝呢?本朝还没有派什么人出去,外邦倒是有不少人来。外邦的人都说学习中土的文化,那么中土有学习外邦的文化吗?
太皇太后是一个伟大的女政治家,她想到了这些。阿雅确实说了一些话,提醒了太皇太后,这也是多亏太皇太后是一个比较睿智的女子,太皇太后立马就看到了里面的问题。
“他们学我们的东西,我们可有学习他们的?”太皇太后问到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第31章 争夺
中土历来都觉得自己很厉害,讲究的是万邦来朝……那就是外邦多学习中土的。
在东方,中土确实很厉害,那些岛国,周边的国家,他们都派人来中土,都来学习中土的文化。从周围国家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还能看出中土的痕迹。
太皇太后以前也是多学习汉语,大清朝建立了,他们说是替大明守好江山,以清君侧等名义来的。他们让那些人剃头,弄辫子头,是想那些人对他们的认可,但是他们不还是在学习汉人的那些东西么。
多少外邦国家都是如此的,每年都有派人来学习。而中土很少派人出去学习,多的是游学。
是,中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很出色。可若是一直偏安一隅,也有可能被超越。
历朝历代,都没有去思考过这一个问题,都认为本朝非常强大了。况且,周围的国家也没有那么厉害啊。
更远的地方……难以到达,便会想着别人也难以到达这边,应当就没有什么事情。
事实上,在明朝,海上倭寇就很严重了,到了清朝,依旧很严重。
海禁……真要是严重了,兴许就会海禁。
太皇太后想到了这一点,遥远的外邦强大了,这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不能让那些人在沿海架起几座大炮,就能为所欲为。
大清才入主中原没有多久,很多人都还想着反清复明。
康熙帝也忧心那些人反清复明,每年都得让人去调查这些事情,还有什么白莲教。像元朝,也不是中土原本的民族,那些人也反抗。
“让大部分人成为低等的人,谁愿意呢。”阿雅嘀咕一声,不管后面有没有西方列强攻击清朝,清朝迟早要亡的。
不是说少数民族不好,而是封建王朝,这种少部分人的利益凌驾于大多数人的利益,还不断实行流血政策。要是那些人不满,写几首诗,就要砍头,这样的行为是起到震慑作用,但是人家表面不反抗了,就是把一些事情藏在心底。
其实很多百姓都不在乎是谁当皇帝,就想着他们的利益,能不能过得好。
很多皇室都是那样,根本就不把普通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关外的这些人进到中土,圈地就圈了不少,鳌拜当初就圈了不少地。
皇帝解决了一个鳌拜,还有无数贵族去圈地。哪怕皇帝说禁止圈地了,依旧有人去圈地,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渐渐地,那些人也就被养废了。
“明朝,皇帝给皇家儿孙很多俸禄,给真正当官的却很少俸禄。”阿雅道,“那些儿孙又继续生,生了很多孩子,光光是他们的存在,就足以拖垮国库了。便是你们吸取教训了,你们就没有其他的缺点了吗?”
再等一些年,西方进行工业革命,各种科技。而清朝这些人呢,还是马上得天下,顶多就是研究一下火炮和火铳。钢铁等跟不上,火炮和火铳又能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现在,看似西方还没有那么强大,但是人家的航海方面就已经很强大了。
“圈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管的时候就当没看见,想管的时候,就当作那些人的把柄,把人拉下来。”阿雅知道的,她以前也在紫禁城生活过,没少见那些皇帝这么做。
在那些皇帝的眼中,百姓固然重要,但是也得平衡朝局,要看怎么做才是最为合适的。
有时候,皇帝明明知道一个人有犯错,有犯罪,还说水至清则无鱼,那些官员哪里可能真的两袖清风。不错,两袖清风是相对而言的,但是有时候这说法,就会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