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679)

卫军不会戍边,她也不打算一来就让他们上前线,但真到危急时刻不得不用的时候也不会犹豫。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朝廷迟迟不征发,众将心里也明白,便接着议防。

己方既提前得知黎人行军的动向,自然要对其先锋军进行伏击,杀对方个措手不及,好削其兵员,挫其锐气。

嬴追口述完传回京的军报,出关巡视工事。

茫茫草原,绿海翻波,一望无际,适合埋伏的地点并不好找。

“不能守株待兔,那就诱敌深入,杀个大的。”她两指并拢,向北方天际一指。

一个时辰后,便有三支队伍一共近万人紧急整军出关,一支在前作诱饵,另两支随后作伏兵。

捷报传到西北已是五日之后。

难得好消息,仙慈关与驻防在衷州北部的北方军都略松口气。但秦广仪自接到北黎将要出兵的消息起,就精简营寨预备随时拔营,一直没有撤令。

“……长公主带的兵都是打伏击战的好手,饺子包圆一锅闷,直接端了北黎人一支先锋军。”贺冬把消息带回云织,在城外的暗渠上找到正在勘渠的贺今行。

入夏天气干燥,地容易裂,他隔几日就会来看看渠方是否出现裂痕,“好啊,只要能稳住局势,秦将军就不需要回援。净州还能平静一段日子,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大哥应该也能放心了,可惜没法与他联络。”

收到苍鹰传书,又转交给王先生之后,他才得知他大哥早就率队秘密潜进了苍州。

敌后危机重重,但愿都平安无事。

“苍州那么大,只要他们小心避开西凉大军,不会出事的。”贺冬跟着他,笑道:“还有一个好消息。荼州的攻城作赶制出了第一批武器,弓箭十万支,长矛一万杆,报过朝廷就能交付来。”

“真的?”他高兴了一瞬,就惊讶道:“他们不是要迁址么,怎么这么快就能出货?”

“听说是作监有办法,余大人也出了不少力。”

“这能有什么办法?若是攻城作有了新的技术,上报朝廷岂不是大功一件,现在丝毫不提及,那很可能就是没有,只催着役夫加工加时吗?”他不自觉皱眉,转身看向贺冬。

前线军队是需要武器,但后方也不能本末倒置,拿人命来赶。后者笑容顿住,说:“那我去信问问余大人到底怎么回事?”

贺今行想了片刻,他们现在也不能做别的,决定问清楚再说。

两人一道沿着暗渠回城。时近傍晚,阳光温和许多,田间劳作的人多起来。县衙院子里的葡萄藤也谢了花,开始坐果,贺今行看到它,脚步慢下来。

“星央他们呢?”贺冬四下望不见半个人影。

贺今行回过神,“天气热,没地方放马,我就让他们上错金山去了。”

贺冬:“出去跑一跑也好。我看他们在的时候,一遇上这里的老百姓,双方都不自在。”

毕竟神仙营都是混血,相貌更肖西凉人,回云织后不时就会惊吓到周围的百姓。百姓们因县令的缘故没有做什么,但终归是有些抵触的。

贺今行一直认为,他们都是真诚的人,只要互相接触深入了解,就一定能消除隔阂。但眼下特殊时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机会,将双方分隔开是最便捷的办法。

贺冬说完才发觉他肯定早就注意到了这回事,拍拍他的肩膀,回房间收拾自己去了。他再看那葡萄架片刻,也走向书房,继续整理县志,重新封存。

几百年的过往,他要尽量不使它们流失。

一个半时辰之后,他出门去两条主街交叉处的中心广场。民众们每个晚上都在那里集会,能来的都会来,他也从不缺席。

路上看到有人趁闲清理房顶,他知道这是在预备过些日子打麦,忽地想起,稷州这个时候已经在播下一轮的种子了吧?

“县尊!”背后传来风风火火的一声喊,贺今行下意识折身,接住袭来的拳头。来人不断用劲却不能寸进,渐渐涨红了脸,有些泄气:“还是一招都不行啊。”

他缓缓卸去力道,笑着说:“不着急,你还能再快一些。”

“督运职责在身,本府就不说‘慢走’了。”

汕浪矶上,王大公子“唰”地展开折扇,挥向江面,“一路顺风。”

辎重官站在船头抱拳回礼,座船抛锚起航,逆流北上。

押运粮草的船队一走,河上等候已久的其他船队立马泊进位,刚歇会儿气的力夫再次忙碌起来。他们肩扛的每一袋都是新麦,将被运往另一个北方。

知州则登上返程的马车,冰盆一沁,瞬间凉爽得喟叹一声。

侍女心疼地为他擦汗,一面禀告:“公子真有先见之明。年初您要组织垦荒,那些个讨厌的老不死还推脱不交地,最后讹了您不少东西。现在粮价涨了,又都后悔了,巴巴地来送礼,真叫人恶心。要奴婢说,公子就不要理他们,他们难堪都是自找的。”

上一篇:将醉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