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323)

他身着赭色宽袍,若非有随风飘动的袍发,就全如一尊石像一般。

“侯爷,洪泛已久,雨霁日出,是大吉。”沈亦德走上前,在他身边说。

这尊石像依旧盯着瀑布,半晌,才叹道:“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确是大吉。”

说话间,太阳毫不计较地洒下光辉,在迸溅的透明水花上酝出一道七彩的虹光。

“侯爷能这么想就好。”沈亦德继续道:“这里泄洪也有小半个时辰,咱们该去泄洪区看看了。”

“不急。”嬴淳懿向后扫了一眼。除去对方,只有张文俊瑟缩在最后,紧紧抱着自己的包袱卷,若非特别注意,简直毫无存在感。他微微皱眉,“盛环颂呢?”

“来的路上,盛大人说他闹肚子了还是怎么地,总之不大舒服,来不了,半道又回去了。”

“怎么没告诉我?”

“这,部堂交代过,不必管盛环颂。他若不愿与咱们同行,就随他去。”沈亦德回道:“兵部一贯如此,两边不沾,下官不好同盛大人交恶,就没多制止。”

这个时候倒不称“属下”了。

嬴淳懿哼笑一声,目光落在这人身上,淡淡道:“老师还有什么交代,沈大人不妨一次性说完。”

只一眼,沈亦德便下意识地垂头错开视线,拱手道:“就这么多,都是些不大的琐事。其他但听侯爷吩咐。”

嬴淳懿敛了笑,“罢了,兵部出来的人,都跟崔连壁一个德性。”

他面无表情地看向齐宗源一边的人,“齐大人,这里应当无大碍了,你我就顺流下去看看吧。”

“是该去淮州看看。”齐宗源颔首,“不过这里下去到澄河要翻过九座山峰,山路不好走,咱们还是绕道坐船过去吧。”

沈亦德皱眉:“坐船绕道,怎么能察看泄洪区的情状?”

况且淮州的义仓就在这片山间,不去怎么能开仓?他看向忠义侯,试图让对方进行反驳。

后者却向众人伸臂做请,“无碍,怎么快怎么走吧。”

此话一出,立时轮到齐孙冯三人狐疑不已。然而已做下决定,就不好再改口。

一行人下了山,乘大船从太平荡直发向淮东。

风正,帆鼓,船上每一个人都胜券在握。

第118章 三十九

江南路风雨交加一个多月,盛夏的太阳终于姗姗来迟。

阳光炽热滚烫,令山川河流、草木风露与所有生灵一同感受到久违的欢欣。

船队经过临州,从太平荡到这一截的水位已经降了许多。太平荡蓄起堰塞湖之后,江水改流,没有足够的水源,原本的河道最终只能枯竭。

孙妙年看着不大妙,与齐宗源商议过后,立刻命人带队回返。待积洪泄得差不多了,就把原太平大坝所在位置的堵塞物给清理出来,令江水归流。

再往南行,平静的水面渐渐起了波动,水浪越来越急。

船工说不好再过去了,几条大船便纷纷停下。

嬴淳懿站在甲板尖端向前方望去。

原本的江面豁然变宽,作漏斗形状,狂涛骇浪逆着水流涌来,与泥土同色,仿佛是大地在挣扎咆哮。

河道衙门的主事说此等情景乃是因再前方的澄河入江口相对狭窄,难以容纳堰塞湖在段时间内倾倒的巨量洪水,而引起的倒灌。

然后小声地犹豫着说此次泄洪量可能太大了些。

一众官员都看向他,冯于骁剜他一眼,他便低头不说话了。待众官转移了注意力,总督府的主簿把他叫进了舱里。

“过不去就靠岸吧。”嬴淳懿注意到有人消失,皱眉道:“术业有专攻,别委屈了有才之人。”

“侯爷真如陛下一般仁善呐。”齐宗源微微一笑,下令让船队靠岸。

然而洪水蔓延极快,两岸水位拉得太高,大船吃水深,不敢轻易在此停靠,只能倒转一截,在潮平浪静的地方下了锚。

一行人连带五百卫军,也只能从山野间长途跋涉前往泄洪区。这么一折腾耽搁,能望见九峰连谷时,已过未正。

队伍疲惫,制台大人便让大家在山腰处稍作休整。

主簿拿着帕子给齐宗源擦汗,又有衙役摘了宽大的叶子做成扇子给诸位长官扇风。

一名衙役躬着腰走到嬴淳懿身后,他却制止了对方摇扇的动作,独自顶着烈日走到一块凸出的巨岩上。

隔了些距离的山谷间泥浆翻滚而下,裹挟着许多的山石树木,偶有一两片房屋边角,整体速度已趋平缓。

沈亦德跟上来,被晒得眯着眼,趁递斗笠时低声说:“再过两座山,应当就是淮州的义仓所在。咱们直接去那边,让他们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开仓。”

“不。”青年却断然驳回,沉吟片刻,再道:“直接去澄河沿岸,九峰崖和入江口哪边近就先去哪边。”

上一篇:将醉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