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很离谱,所有人情不自禁地点头同意这句话。
刘彻冷笑,“仁义?”
仁义如果是用在朋友之间那是好的词,但用在敌对国家之间那便是耻辱至极。
文武百官默默不语,眼睛中也都透露着无语,但又细细琢磨如果大汉是这种情况该帮助谁,帮谁好像都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李世民皱眉,面对这样的情况帮助蒙古是肯定不可能的,蒙古既然能灭金,那就说明实力不弱,但要是帮助金国,李世民心情相当复杂,金国入侵宋朝那么多次,杀了那么多人,帮助金国,于理不合,还真是一个难题。
贞观群臣也在皱眉沉思,程咬金不爽,对占据中原的金国不爽、也对蒙古没有好印象,他嘀嘀咕咕,“就不能谁都不帮,趁他们打架的时候偷袭他们呢?”
坐在他身边的李靖听到这句话摇了摇头,宋朝将士不和、辛弃疾又去世许久、也没有听天幕再提其他的将才,怕是不好坐山观虎斗,偷袭更是不可能。但凡再出一个将才,宋朝都能在这种战局中求得一丝生机。
宋朝
赵匡胤心如止水,也没有再骂,赵匡美却嗅到了一丝绝望,他抖着手,应该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也感觉到不对劲,皆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慌乱。
开禧年间
所有人无比慌乱,纷纷斥责韩侂胄,都说不要北伐,这下好了吧,又签订了耻辱和议。
韩侂胄苍白着脸,他为了巩固地位决定北伐的举措终究是失败了,他抖着唇,即便天幕没说他也能知道自己下场,无非是和当初的岳飞一样。
抬头,果然看见宋宁宗不满的眼神。
宋宁宗吸气,晚年的自己竟然会迷恋道术?太离谱了,听到最后更是震惊,太子被废了、曾经压在宋朝头上的金国竟然也灭国了?
他精神恍惚之际又听到天幕再骂宋朝皇帝,他没脸去看其他人的目光,垂头丧气。
辛弃疾的家人看着已经去世的人,庆幸地摸着眼泪,幸好没让他听到这些话,不然怕是在地下都不安生。
绍定年间
宋理宗心中委屈,如果宋朝再有一个岳飞他又何至于此?
现在蒙古频频派人过来,宋理宗慌乱没有任何头绪,蒙古背信弃义,那他要帮助金国吗,倒地应该怎么办?
朱元璋心想,外族始终都是无情无义、无礼至极,单一个契约是约束不了他们。
康熙有些尴尬,毕竟背信弃义说的是他们这群人,这也是汉人不能接受大清的原因吗?
第114章 弱国无外交
114
【洛阳之战让南宋损失惨重、数万精兵皆死,南宋的国力遭到极大削弱,不仅如此,这次战争还给蒙古军队找到南侵的借口。1235年接下来三年,三次南侵,但因为宋军的奋力抵抗,蒙古没有成功。】
【那这个时候的宋理宗在做什么?他并没有积极与臣子研究对抗蒙军的计策,而是开始怠政、沉迷声色、奢侈无度,大兴土木,祈求长寿。皇帝不管朝政,那谁来管,当然是奸臣,阎贵妃、马天骥、丁大全、董宋臣四人玩弄权属,将朝堂搞得,1258年,蒙古全面入侵南宋,丁大全知情不报,导致边线全部陷入紧张局面[1]。】
【虽然四人相继而死,但朝政已然无法挽回,边疆地区也陷入紧张局势,宋理宗病重时,还诏天下名医为他治病,只是没无人应诏,1264年,宋理宗病逝而亡。接下来即位的便是宋度宗赵禥[2]。】
【我想问大家有没有见过给臣子下跪的皇帝?没错,这个皇帝就是宋度宗!】
所有古人目瞪口呆,他们可是知道的,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只有别人给他下跪的时候,那还能给臣子下跪,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嬴政更觉得荒缪,他已经对接下来的这个皇帝不报什么希望了,听天幕嘲讽的语气就知道肯定又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天幕播放这么久了,咸阳宫的文武百官也都大概了解到后世的一些事情,例如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可是这在他们这是无法实现的,人还是分等级的,像皇帝就是最高等级的掌权者,怎么会有皇帝给臣子下跪?
刘彻也想不到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难不成又是奸臣当权?”
可是一个皇帝的体面还是要给吧?
李世民蹙眉,明显已经能感觉到南宋的气数已尽,臣不臣、君不君,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贞观群臣面面相觑,都看到对方眼里的震惊,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
宋朝
赵匡胤,“给臣子下跪,还不如贬为庶人,让他跪个够!”
他真的十分不愿意承认这样的皇帝是他的后代,真是让他在天下人面前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