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网的时候,仁王在第一轮名单中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他自己是不需要打外卡赛和选拔赛的,以他的积分排名直接就进入了法网第一轮。而以他的实力理论上也不需要在意对手是谁。
但他每年都会注意对手名单,因为他一直期待着。
“终于到时候了吗?”他低语道。
然后他想了想,觉得有点意思:“大部分人都是更擅长硬地,但是我,以及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好像都是先从法网打出名堂的。”
他自己也是先拿的法网冠军,幸村和真田也是法网的成绩比其他四大满贯的成绩好。
法网的节奏更慢,更适合技术全面的选手,大部分情况下在法网能打出好成绩的其他场地会发挥不佳,反之亦然——仁王自己当然是打破了这个壁垒,不管在什么场地都很能打,但大部分职业选手还是遵循着基本规律的。
不过,虽然在法网第一轮见到了幸村和小仁王的名字,但仁王看到了抽签表,自己和他们两在第一轮没办法相遇。
如果要相遇,至少得是八强赛了。
比较起来,如果能通过前两轮,那他们俩反而会先在三十二强的比赛上相遇。
那么最多站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个人。
仁王想了想,决定买票。
他提前预订了三十二强那场比赛的票,然后拍照发给了小仁王。
“我提前买了第一排的票。如果你们没打到这一轮,我就再高价卖出去。”
“你明明可以不买票走球员通道看比赛的吧。”小仁王回道。
“那就不能给你压力了。”仁王说,“虽然我很愿意多给你几年时间,不过,雅君,还记得你当年的雄心壮志吗?我现在都三十七岁了,你们再打不上来,我都要四十了。”
虽然年龄对自己来说没意义,但仁王还是很熟练用年龄来给小仁王压力。
而小仁王也确实因仁王的说法而变了脸色。
到底哪里像三十七岁的人啊?
可是按照资料来算就是这个年龄了。
是啊,这两年这家伙越发被认为是传奇的原因,不也有年龄的因素吗?所谓越老越妖,到这个年龄大部分人的成绩都是退步,但仁王的成绩是绝对的进步。
从前他在世界上的名声也只是“拿到过大满贯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难得的亚裔”,现在则是“可能拥有神秘力量的绝对强者”。
小仁王并不知道在仁王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所谓的退役前的经历是不存在的,是设定出来的背景,他只是震撼于仁王复出后获得的成绩。
可以做到吗?
再晚一年,每晚一年,理论上仁王的实力都是在退步的吧。
那等到自己再年长几岁,再去打败仁王,还有意义吗?
被仁王刺激到的小仁王在初次大满贯比赛上的表现非常令人惊艳。
他成功打赢了前两轮的选手,在第三轮遇上了同样发挥出色的幸村。
第411章 日本德比
“几年前我就知道,会有和你成为对手的一天。不过这一天现在才到来,也足够令人意外了。”幸村说。
他和小仁王在法网第三轮相遇了——如果从资格赛开始算,那就是法网的第六轮。以他们的成绩,要从资格赛第一轮开始打起的。
小仁王闻言歪了歪头:“Puri,几年前的话,部长还说了最后是队友这样的话吧。但我们后来还是在国家队也成为队友了,上个月还又组了双打。比起我们现在才遇见这种事,这个才更有意思吧。”
世界杯的时候,幸村有些感伤地说以后就是对手很难再做队友了,也是以这个为理由和小仁王组成双打的。
那时候小仁王都被感染出一些感伤来。
但后来他才发现,才不是那么回事。不说职业赛也可以组队双打,商业赛也可以,戴维斯杯也可以,甚至如果他们通过了奥运会积分要求,那么在奥运会也可以组队双打——虽然只有戴维斯杯是团队赛,其他比赛要成为队友只能组成双打,但那也是队友啊。
比较起来全球职业选手有那么多人,每年有新人加入也有旧人退役,顶尖的比赛也就那几个,他和幸村签约的俱乐部不属于同一个国家,参与的地区赛事自然不同,那么现在才相遇从概率学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
幸村听了小仁王的话后忍不住笑着摇头:“不太一样。不过这就是我们思维上的区别吧。”
按照现在流行的性格分析来讲,幸村是情感更细腻的人。
小仁王实际上对人的情绪很敏感,但大概是太敏感又太聪明了,所以他通常会选择用第三方视角“看”别人的情绪,继而抽离属于自己的部分。时刻保持冷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长久下来便显得“心硬如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