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番外(257)

作者:南风音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换成是大臣,他直接就治罪了,才华横溢但不思报国,藏着掖着。

长孙皇后:“???”她被班昭荼毒?天幕盘点和她从小受到的教育相冲突,一时有些接受不了。

是她做错了吗?

唐高宗李治庆幸不已,还好武则天不像他母亲这样死板,就他这身体状况,武则天若是也修了闭口禅,让他一个人处理朝政还真吃不消。

那他好不容易收拢到手的皇权又将旁落了。

【长孙皇后自己不参与朝政,还坚决抵制亲哥哥长孙无忌掌握大权,并且指责汉朝的吕氏、霍氏,当做是前车之鉴。】

吕后暗骂长孙皇后自己蠢,送到手里的权力都不要,还是个白眼狼,自己发达了就不为娘家人着想。说什么前车之鉴,她是祸国了还是殃民了?果真被班昭荼毒得不清。

废立皇帝的霍光:“……”

第113章

【结合语境,长孙皇后提到的吕氏,应该是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的侄子侄孙,提到的霍氏,应该是指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的父亲,而非吕雉和霍成君。

长孙皇后用从史书上看到的吕氏和霍氏的故事,来劝说唐太宗不要对她的兄长委以重任,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子侄出现在朝堂之上。

唐太宗不听,不但不听,还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也就是首席宰相。长孙皇后劝不住唐太宗,就去劝自己哥哥长孙无忌辞官。

在长孙皇后的坚持下,长孙无忌的宰相之位还没坐热乎就没了。】

众人觉得长孙皇后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后宫之中,皇后这个身份尊贵至极;而在前朝,丞相亦是人臣之极地。

荣宠太盛,肯定会招人不满。

旁人还好说,若是皇帝怀疑有反心就不妙了,亦或者是身居高位之后本身欲望膨胀有了反心,已经在造反的路上了。

吕氏和霍氏的例子确实是前车之鉴。吕氏子孙下场凄惨,霍氏直接废立皇帝,两个极端。

如果他们没有记错的话,长孙无忌诬陷忠臣谋反,不顾外甥的反对,愣是把外甥的兄长给杀了。

长孙皇后这是有先见之明啊。

不过,长孙皇后不仅仅只是反对长孙无忌当宰相,而是反对兄弟子侄当官,这就有点过了。

【长孙皇后担心长孙家荣宠太过,觉得自己已经是皇后了,兄弟再掌握朝廷大权不好,死活不肯让长孙无忌接受宰相之位。

既然这么想,为什么自己不辞去皇后之位,让兄长当宰相呢?

唐太宗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不是因为裙带关系,而是看中了长孙无忌的才华。

唐朝宰相狄仁杰举贤不避亲。

长孙皇后没有做到,使得有才华的人没能得到应有的重用。】

【如果是其他朝代,长孙皇后的担忧或许有道理,但长孙皇后遇到的皇帝是唐太宗啊,是公认的“龙凤猪”三大千古一帝之一。

长孙皇后的担忧是对李世民多没有信心啊。

不说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时期如何排除异己,制造冤案,只说在唐太宗时期,还是能被皇帝压制住的。

有李世民在,不带怕的。

好比汉末三国时期,有曹冲在时,曹操不杀周不疑一样,能被驾驭,就是良臣。】

汉武帝刘彻想到卫青、霍去病初次领兵是因为裙带关系才有的机会,对长孙皇后反对长孙无忌担任宰相一事也颇有微词,果真是受班昭荼毒至深。

还好班昭是后世之人,影响不到卫子夫。

若是卫子夫也像长孙皇后一样,不让娘家人为国效力,国家错失两大良将,与匈奴的战争想必会艰难的多,搞不好他会上那十大败家皇帝榜。

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听到“千古一帝”这个词有点不好意思了。

天幕是帮着他说话的,不知道能不能令观音婢清醒,若是观音婢能够毫无顾忌的与他商讨国事,对他的帮助更大。

长孙皇后:“……”辞去皇后之位?当她傻啊。女人当好贤内助就行了,不应该干政。

她又不想当武则天。

【长孙皇后不止有长孙无忌这一个同父同母的兄长,还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兄长。

其中有个叫长孙安业的,史书上说他“好酒无赖”,在父亲去世之后,将尚且年幼的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兄妹俩赶到娘家去了。

长孙皇后在当上皇后之后,多次请求唐太宗对长孙安业礼遇,在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时,替长孙安业求情免死,为了博得一个不计前嫌的好名声。

为了一个好名声,可以放弃自己的原则让兄长当官,数次请求恩典,连兄长犯下谋逆大罪都不算什么。

而她也确实成功了,在历史上是名声最好的一位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