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逢秋回去,林黛玉便自歇下,也不知是否今日真累着了,她原有择床的毛病,今日晚上倒睡得安稳。
……
贾逢秋、林黛玉年纪原差不多,二人又十分聊得来,自林黛玉来后,二人常在一处,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亲密友爱自与旁人不同。
不久以后却又来了位薛家姐姐,乃王夫人妹妹薛姨妈之女,薛宝钗随母亲寄居于荣国府东北角梨香院中,日与林黛玉迎春姐妹等一起,或看书下棋,或做女红,倒也融洽。
只是,林黛玉性子孤高,目下无尘,薛宝钗却与她截然相反,秉性温和宽厚,端庄持重,事事周全,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家中姊妹也亲近薛宝钗多些,林黛玉便有些不高兴。
却说一日林黛玉正同贾逢秋在一处,二人解九连环玩儿,周瑞家的捧了个小锦匣子进来,“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来与姑娘戴。”
原是薛姨妈得了宫里头新做的新鲜样法堆纱的花儿十二枝,便叫周瑞家的带来送给林黛玉和迎春姊妹几人。林黛玉看了一眼,见匣中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周瑞家的回道,“别的都有了,这是姑娘的了。”
林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有些尴尬,一声不言语。
“多谢姨妈的好意。”贾逢秋笑笑,将匣子合上放在一边,这堆纱假花儿颜色俗气了些,确不适合玉儿,“姨妈和宝姐姐这几日怎么不过来了?”
周瑞家的回道,“宝姑娘这几日身上不太舒服。”
贾逢秋点点头,“行,那你先回去吧,一会儿我和玉儿去看看宝姐姐。”
周瑞家的依言出去了。
林黛玉哼了一声背过身去,“你要去看宝姐姐自己去便是,我可没说要去。”
“玉儿。”贾逢秋笑着把人拉过来,摘了朵窗外的白梅花簪在她发间,“别气了,明儿我去外头买个更好的,单给你一个人的。”
听出贾逢秋在取笑她,林黛玉倒也没真生气,含嗔薄怒瞪他一眼,面上微红,这句话虽是玩笑,但贾逢秋给她的,从来都是独一份的,不论是东西,还是心意。
对林黛玉而言,贾逢秋不仅是她的知己密友,也是兄长,一直以来,体贴她的脾气,包容她的任性。她的脾气,除了贾母,也就贾逢秋管得住她。
贾逢秋与林黛玉二人前去探望薛宝钗,二人先同薛姨妈打了招呼,方往里间去,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活,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葱黄绫棉裙,十分简单家常。
“姐姐可大好了?”贾逢秋笑道。
“已经大好了,多谢你们记挂。”薛宝钗笑答道,起身让他们俩坐了,即命莺儿倒茶来。
三人坐着闲话,薛宝钗见贾逢秋腰间佩着玉,因笑道,“我还未曾细细鉴赏过你这玉。”
说着便挪近前来,贾逢秋便把这玉摘下来递给薛宝钗,这玉是他出生时口中衔着的,他倒不十分在意,不过老太太重视这玉,他便也日日随身佩戴。
薛宝钗将这玉托在掌上,只见这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五色花纹缠护,实是难得的美玉奇珍,反面则刻着一句话,宝钗喃喃念了两遍,“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一旁的莺儿听了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胡说什么。”薛宝钗斥她,自己面上却微微红了。
贾逢秋没接话,倒是林黛玉扑哧一笑,“宝姐姐项圈上是两句什么话?”
“是个癞头和尚给了两句吉利话,鏨上了,叫天天戴着。”薛宝钗一面说,一面从衣服里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拿出来,林黛玉凑过去看,果然刻着八个篆字,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林黛玉口中念道,一边拿眼睛去看贾逢秋,笑道,“还真是一对儿。”
“吉祥话无非都是这般。”贾逢秋摇头笑笑,将林黛玉拉回来,薛宝钗将金锁收起来,催莺儿摆茶果子去,林黛玉也便笑笑,不再多言。
二人在薛姨妈处吃过饭方才回去,贾逢秋曲起手指轻轻敲了敲林黛玉的眉心,“这样的话以后可不许说了。”
林黛玉知他说金玉之事,嗔道,“这可不是我说的,是莺儿说的。”
“莺儿我却管不着。”贾逢秋笑,“我只管着你。”
林黛玉脸色微红,半晌,轻轻点点头,“我知道了。”
第47章 番外梦回红楼2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忽一日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原来林如海身染重疾,特写了信来接林黛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