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子容貌姝丽,冠绝一时,月下抱琵琶而行,犹如仙子,一画师见之愿以死为之丹青,誓使抚子美貌名扬天下,流芳百世。抚子大喜,欣然允之。
宿傩不允。
宿傩问:“天上之人,如何入凡人之画?”
问罢,杀之。
因而抚子并无画像流传于世。」
“有病吧???”
野蔷薇受不了了:“不管是杀光其他琵琶乐师还是杀这个画师,都有病吧??为什么啊???”
“诅咒师是这样的。”伏黑惠说:“极恶之人,只在乎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不在乎别人。也不会喜欢让自己在乎的人被其他人看见。”
独占欲是恶念的一种。
宿傩又显然是放纵恶念的极恶之恶。
他很在乎抚子,因此自然不会愿意他在乎的人被他人觊觎。
因此在画师说让抚子名扬天下流芳百世的时候,他已必死无疑。
“你也承认抚子是宿傩在乎的人了吗,惠?”
这时候,旁观的五条悟突然调侃似的开了口。
意识到这一点伏黑惠沉默了。
虎杖已经沉默很久了,至于为什么,因为他隐约从宿傩的沉默中感觉到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如果不是真的的话,在这时候,他应该跳出来,在他的脸颊上裂出一道口子发出嗤笑,笑他们这些人什么东西都信。
可现在他保持沉默,就说明这些话都是真的。
可不管他们怎么想,不管到底是真是假,总之,这几页的记载也只剩下最后两段话了,看都看到这里了,他们也决定继续看下去——
「传说酒吞茨木初见抚子皆叹其美若仙子。茨木尝欲剥其皮献于酒吞,及战,茨木与抚子战愈酣,战毕已成密友。二人常交流美容秘法。(注:吾阅之亦叹“吾盍闻茨木抚子秘法耶?”可见天下之人爱美之心,千古亦同)
有传言抚子对内形容娇憨,分外可爱,然宿傩一派对外性情残暴,杀人如麻,手下罕有存者,故人莫知其情。自抚子卒后,宿傩不许人称其名,不许人谈其事,是以抚子亦渐为众所忘。唯在宿傩生时,难波宫内四时皆有异花。侍后脱者为余所遇,曰:“宫中尝有好花者,其人死,故宿傩常久观花月默默不语,露湿其衣亦不觉。”
余疑亡者抚子也。
亡者究竟为谁?独宿傩知之。」
其实最后两段并没有太多抚子和宿傩的故事了。
第一段只是单纯的抚子的个人故事,提到了平安时代的另外两个大妖怪酒吞和茨木,这里根本没有宿傩的出场。
而第二段,也就是整个抚子资料的最后一段,其实也只是抚子死后,因为不知道宿傩反应所以通过别人的只言片语进行描写因而有些模棱两可的结语。
记载这个故事的人好像是宿傩和抚子CP粉所以写的有些暧昧,可是如果跳出滤镜来看这段话的话,其实这个结语一点也不暧昧。
两面宿傩在抚子死后不让人提她,也许只是因为他觉得抚子身为他麾下大将居然是那样死的,死的太丢脸了,他不想承认,所以不让人提。
难波宫中四季都种有鲜花也不一定是因为那个逃出难波宫的侍从说的那样‘难波宫里曾经有人喜欢花’。
也许只是单纯的,侍弄花草的人担心这些诅咒师看见院子里有枯萎的花草会觉得他们怠慢,所以为求活命而让院子里四季有花。
两面宿傩盯着院子里的花和院子上的月亮发呆也许也不是因为在思念抚子,也许只是单纯地想要发呆,毕竟虎杖说他是个喜欢发呆的千年老妖怪。
但是——
不知道为什么,所有读完这短短几段故事的人,都会觉得,当夜晚的露水打湿他的和服的时候,在月光下,两面宿傩应该是在看着花想死去的抚子的。
为什么?
“也许是因为人的感情,千古亦同?”
五条悟笑眯眯地说了他猜测的答案。
用这张纸上写的话说了他认为的答案。
爱是最扭曲的诅咒。
诅咒之王的爱,理应比任何诅咒都长久。
他的爱是诅咒,所以敢写有抚子名字的资料并不多,能流传下来的甚至只有这一个,但只要流传下来了,所有读过这个故事的咒术师都能感觉到他的诅咒。
爱的诅咒。
“这个故事是谁记载的?”
“已经不知道了,不过收集这些资料的人倒还有名字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