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何事?(23)

作者:汪惹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符苏坐在板凳上说:“好小的碗。”

“所以是尝尝啊,都这个点了,吃饱了还睡不睡了。”

两个人一起守着厨房昏黄的灯光等待茶糕蒸熟,板凳矮小,坐在一起膝盖都挨着。

摘茶,炒茶,今天一通忙活下来两人都有些疲惫,但此刻这么坐着说说话又都觉得舒服。

一刻钟后,茶糕蒸好,汪霁戴上隔热手套把碗端出来,拿勺子顺着碗口舀一圈,再倒扣着敲一敲碗底,松软的半圆茶糕就落进底下垫着的盘子里,汪霁洗干净手对半掰开,递给符苏一半。

刚蒸好的茶糕热乎乎的,入口软糯带着微微嚼劲,咀嚼后唇齿间充盈着淡淡茶香。

“怎么样,今天这工打得值吗?”

符苏咽下一口糕轻笑:“值。”

命运真是奇妙,二十多年过去,汪霁重新回到这个小山村,在这个静谧夜晚,今天就要过去,明天即将来临,他的心平静又安宁,在和跨越重洋而来的符苏分食一块热糕。

第10章 清明粑粑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也是个雨天。

雨势不大,淅淅沥沥,只给青山沾一沾湿意。

天蒙蒙亮,汪霁提着食盒走在泥泞山路上,食盒里面装着苹果,白酒还有米馒头。

苹果白酒是买的,米馒头是他自己做的,米浆昨晚就打好,放置发酵一晚,他天不亮就起来生火蒸。

这里清明祭祖都会提一碟子米馒头,县城里这时候会有很多老式的面点铺子做来卖,精致一些的米馒头上面还会用食用色素勾勒出各种图案。

“第一次做,画图案有点难为我,等我再练练,明年给你们蒸点漂亮的。”

汪霁点上三根香,边和他爷奶说话边把食盒打开。

米馒头盛在青花瓷盘里,洁白如玉,他奶奶喜甜,汪霁蒸的时候还洗了几颗红枣去核切细,做了几个带枣的甜馒头。

和他爷奶说上几句话,香炉里的香慢慢地在燃,刚出锅不久的米馒头热气腾腾,在这个因为落雨而有些寒凉的早晨足以熨暖人心。

再下山时,天已大亮。

汪霁顺着小路回家,远远望见一辆黑色越野停在他家门前,他走到旁边,符苏摇下了车窗。

他今天穿着件纯黑的外套,显得眉眼愈发突出,从车里探出头问:“走吗?”

一路听着鸟啼走下山,此刻汪霁眉间最后一丝情绪也随着微风细雨淡去。

他站在青山间对符苏一笑:“饿着肚子走?先吃早饭吧。”

春天的嫩菠菜焯水煮熟,挤干水分切成小段,碗里打鸡蛋,把菠菜段放进去,加一勺面粉,一点细盐,煎香软的菠菜鸡蛋饼。

小锅里的白米稀饭一早就熬上了,因为放了山药泥在里面,更显浓稠。

两人坐到檐下,符苏咽下一口山药粥,汪霁把米馒头端到他面前,他们这儿祭祖的贡品都会带回来。

“尝尝。”汪霁说。

符苏依言拿起一个,米馒头入口绵软香甜,带着淡淡的发酵酒香。

“味道还行吗?”

“挺好吃的。”

“那就吃完吧,”汪霁看着符苏神色认真,“这是贡品,吃了之后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他的眼神太真挚,令符苏不禁点头:“好。”

符苏前段时间发过一次高烧,连着几天头晕呕吐,听力急剧下降。

他自己还算镇定地接受了又一次突如其来的病情反复,给自己量体温,量血压,服药,中间甚至还清理了自己的呕吐物,更换了被汗浸湿的床单。

他像以往一样等待着把这次的症状熬过去,却把汪霁吓了一跳。

汪霁平日和符苏说话除了会习惯性放缓语速外,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时间一长,他都快要忘记对方的病,直到亲眼看到符苏发病的样子,他才意识到有些事情远没有符苏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

嘴里的米馒头在咀嚼间泛起丝丝甜味,符苏一口一口嚼得仔细,这是他在这个春天得到的诚挚又美好的祝福。

吃完早饭两个人开车出发,因为是假期又是清明,一路上车很多,大家都从县城里或是外地赶回来祭祖。

山路陡峭,又逢阴雨天多云雾,符苏把着方向盘开得慢,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车开进县城里又转一圈,终于到达目的地。

山林深深,古寺隐在其中,汪霁和符苏下车,沿着青石台阶往山上走。

汪霁在这寺里给他爷爷奶奶供了往生牌位,往年的清明他很少能赶回来,所以总是请寺里的住持替他点两盏长明灯,今年他回家了,于是自己来点。

乡里有专门载人往返县城的面包车,汪霁原本打算坐车来,但昨天和符苏顺口聊到,符苏说要和他一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