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微抬手示意,拿并不疏远的语气道:“宣安,起来吧。”
听得这声旧时常听到的“宣安”,大长公主微抬头间,目光与上首帝王垂下的视线相迎。
多年未见,宣安大长公主看着上首的那位女帝,此刻最大的感触仅有三字——她老了。
权势似乎格外催人老。
但那双眼睛却又在昭告着世人,她老去的只有皮囊,帝心却仍未曾老去,不甘老去。
宣安大长公主仍无起身之意,而是抬手过额,执礼道:“宣安此番入京,除祭祖外,另想向陛下求得一道旨意——”
圣册帝含笑问:“莫非是李潼到了年岁,想请朕为之指婚?若为此事,不妨等朕早朝之后,再于甘露殿细说一二。”
听似很轻松宽和的反问,但有不少大臣听得出,其中暗含着两分提醒之意。
大长公主若是听得懂,便该移步甘露殿等候。
“回陛下,李容非是为此事而来。”宣安大长公主道:“但也算得上是一桩家事。”
有天子心腹见状便试着提议道:“陛下正与臣等商议要事,既是家事,大长公主殿下或可……”
他的话未说完,便被那添了两分威严的女声打断:“然,皇室无家事。”
宣安大长公主目不斜视:“此事同样关乎朝纲根本,还劳诸位大人一同细听分辨——”
随着此音坠地,殿内有低低的议论声响起。
圣册帝看着跪在那里不起的大长公主,微微点头,示意她说来。
宣安大长公主依旧维持着执礼的动作,脊背挺直,肩膀端正,声音清晰有力:“李容为江南西道之枉死百姓,及大局虑,请圣上下旨处死韩国公李献,以平众怒!”
第499章 请陛下止损
宣安大长公主之言没有迂回铺垫,甚至不曾“请求圣上发落”,而是直言提议处死李献。
这是她的身份带给她的底气,也是她认定李献当死的决心。
或因此言过于突然且锋利,原本几分嘈杂的大殿之上,此时反而寂静下来。
圣册帝看着宣安大长公主,眼底也一派寂静——她便知道,李容此行入京,必不可能是为了祭祖而来。
向来不理纷争的宣安李容,如今也会为一事而立于人前、甚至是正面向她这个帝王施压了……这天下时局,果然大不同于从前了。
察觉到上首帝王的凝视,宣安大长公主一动未动,神情肃然坚毅。
片刻,殿内一道苍老威严的声音响起,向宣安大长公主问道:“潭州正值战时,大长公主却直言让圣人处死主帅,不知是何道理用意?”
宣安大长公主微侧首,看向说话之人,正对上一双苍老却不见浑浊之色的眼睛。
太傅又老了许多,也更加清瘦了,但站在那里,便让人觉得如一株风骨未消的松,仍一如当年。
旁人若出此言,宣安大长公主或会认定是为质问,但太傅不同,他有质问她的威望与资格,但此时用意,却非如此——
帝王未语,四下观望之际,太傅有此言,是给她顺理成章说下去的机会。
宣安大长公主看向太傅的眼中有着敬意,微将头转正后,方肃容答道:“李容不通军务,亦知临阵易帅有诸多不妥,然而韩国公李献于江南西道制造瘟疫,无诏而擅自屠杀百姓,实非可担大任之良将也!”
大长公主的声音铿锵有力,说话间,执礼抬首看向帝王:“恐怕就连陛下,也被其蒙蔽了!”
此中是否存在“蒙蔽”之举,各人心中自有分辨,但君王否认瘟疫乃是人为在先,便只能是被“蒙蔽”。
四目相接间,圣册帝俯视着宣安大长公主,开口之际,声音喜怒难辨:“此事非同小可,宣安,你可有证据否?”
大长公主垂眸道:“回陛下,御史台殿院侍御史,宋显宋大人,此番亦随李容一同返京,此刻正在殿外等候传召——”
宋显……
圣册帝抬眼望向大开的殿门外:“宣宋显入殿。”
“宣——侍御史宋显入殿觐见!”
内侍高唱之声传至殿外,等候已久的宋显略微整理官袍,没有犹豫地踏入殿中。
走入殿内的一瞬,宋显察觉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身上。
上一次接受如此之多的目光注视,是他以状元之身踏入朝堂,走向人前之时。
那时的他,是众人眼中前途无量的新科状元,是在帝王与士族的斗争背景之下,将被破格重用的寒门新秀,想拉拢他的人不计其数。
而此刻,那些看向他的目光中,若抛开隐晦的伪装,必将多为不解、惋惜,亦或是出于对他无知之举的嘲讽,乃至奚落。
而这些视线加在一起,尚抵不过最上首那位圣人的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