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这次开的很成功,有很多学子报名前来。
但隔壁蒙学班就没这么热闹了。
虽然报名的孩童也有不少,但几乎全都是男孩子。姑娘家没几个,哥儿也很少。
宋声让人打听了一下,发现很多百姓们不支持姑娘和哥儿读书,认为他们读书是浪费时间,反正以后都是要嫁出去相夫教子的,还不如多在家学一学绣花,等以后到了婆家也拿得出手。
这是当下时代的弊端,一时之间也没法改变,只能一点一点的影响。
不过既然他设置了这个平台,那就不会放弃。姑娘家和哥儿只要来报名读书,他这里都会接收的。
城西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个约莫有八九岁的哥儿站的笔直,倔强的问道:“大哥二哥都去读书了,为什么我不能去?”
他娘在院子里晾衣服,没吭声,孩子的爹说道:“他们是男娃,读书读好了以后可是能参加科举的,那是给你爹脸上争光,给咱们家光宗耀祖的。送你去读书,你能干什么?能参加科举吗?能让你爹我光宗耀祖吗?你说你读书有啥用,还不如在家里帮你娘做做饭干干活,再过两年等你大了,给你许个好人家嫁过去,后半辈子过得好一点。”
“读书怎么就没有用了?我可以好好学算学啊,以后当个账房也说不定。还有律学,学了之后听说可以帮人打官司,当讼师,也能赚钱。为什么哥儿就一定要在家里相夫教子,就不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打拼吗?”
“你不让我去读书,我偏要去。反正知府大人说了,读书是免费的,只要报名就都可以去。爹,娘,你们放心,吃住我不花你们一分钱,我自己去挣!”
蒙学班又不要束脩,吃住也都很便宜,他去外面干几个月零工,总能挣到一些的。
宋声不知道他如今的这个举措改变了多少姑娘和哥儿的人生,让他们从后宅彻底走出来,走到人前,活的比那些狂妄自大的男人更加精彩。
十多年之后,有很多人都感激着宋声这个知府,他设立的蒙学班给很多人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他们活得更加自在,也多了更多的选择。
甚至还有人小有成就之后一直感念他为肃昌的女子和哥儿们作出的贡献,特地著书立碑纪念他。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如今的蒙学班才刚刚起步,宋声每天因为蒙学班的事花费很多心思和精力,经常到很晚才睡。
虽然人少,但还是招到了一些学生。团团和圆圆也全都去蒙学班读书了。
谁都没想到,慈溪先生竟然亲自去给蒙学班授课,这让很多人都很惊讶。
要知道很多秀才和举子都还正抢着要当他的学生呢,能被他指点一二,这得是多大的机遇啊!
当然不能错过!
于是蒙学班开学两天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不少孩子被送了过来,大多数都是家里稍微有些家底的人家送来的,都想让孩子沾一沾慈溪先生的名气。
第304章
就这样,蒙学班招收的孩子比之前多了一些。虽然还是很少,但不至于太过空旷。
不过蒙学班的开设,就像是一颗蕴含了巨大能量的石子,投进了水里之后,荡起了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宋声每天的事务越来越繁忙,但他仍旧会抽空去蒙学班看看。
慈幼院里那些到了年纪的孩子都被送到了蒙学班中学习,虽然慈幼院离得有些远,但中午有人接送他们回去慈幼院吃饭,晚上再接他们回去睡觉。
慈幼院的孩子白天过去了大半,陆清这边终于能歇一歇,轻松不少。
不过他也没闲着,如今酸辣粉的铺子已经开了好几家,全都叫陆记。下面的每个县城里都开了分号,再加上陆清还把在京城开的奶茶铺子也在这开了起来,有好几家分铺,名字也都叫陆记。
眼瞅着他这生意越做越大,陆清琢磨着要不要开一个商行,把所有陆记的店铺融合在一起,打响陆记的招牌。
如果有机会,他还可以把商行开到全国各地,按照相公的话来说,就是做成全国连锁。不论去到哪,都能看到他们陆记的招牌。
生意的事情他一直在忙着,但抽空之余,还会帮宋声分担一些事情。
蒙学班的孩子虽然不多,但只有慈溪先生一个人教学,难免有些不好管束。所以宋声还给他配了一个帮手,专门配合他的,称作助教。
而陆清则是操心着蒙学班孩子们的吃喝,还有平时的安全等等。
夫夫两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蒙学班办的倒是比想象中的更加顺利一些。
只是过程中也有一些闹心的,中途有好几个父母来找孩子,说是要带他们回家,这书他们不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