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者们渐渐都忘记了,诸子百家他们所著的书,教的其实是上位者,是士大夫们如何治理天下,如何治理百姓。
有多少人已然觉得,他们读的那些书,是为了让他们可以高高在上的凌驾于百姓之上,从而教导百姓?
民当以教化不假,但诸子百家们的书,他们是写给士大夫们的,为的是让士大夫明白,到底该用哪一种方式去做好他们份内的事。
可惜,读过这些书的人并不少,能够做到的人,凤毛麟角。不巧,有生之年,安夫人算是极其有幸,见到了刘挽这样的一个人。
不可否认的一点,安夫人对刘挽心存佩服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为自己获取利益的时候,时时将百姓们放在心上。
而刘挽恰好是其中一个,尤其做得极好的一个。
对于有人评价刘挽为的是自己,毕竟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刘挽在做好这些事情后,她的声望越高,威望越大,权利也越来越大。
安夫人提醒那反驳的人,比之刘挽权大,为一己而谋的人没有吗?他们这些人所需要看到的一点是,刘挽做的确实都是利于大汉,让百姓得利的事。只要确认这一点,不管刘挽有多少的私心,得到多少的权利,已然不重要。
此言,把对刘挽有所偏见的人们的嘴全都给堵上了。
权利这东西,没有在刘挽的手里,也会在别人的手里,那样的一些人和刘挽最大的区别在于,刘挽得到这些权利,会做下于民更有利的事,是那些人可以比的吗?
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论迹不论心。
不管一个人的初衷是什么,结结实实得得利的人在那儿,请所有人都不要无视,也不要再说刘挽有多大的野心,因而生出多少的计策。
如今这天下,权大势大的人里,急民之所急,为天下百姓而谋的人里,刘挽称第二,没有一个人敢称第一。
“夫人每回见我总问同样的问题,不累吗?”安夫人许久没有出声,刘挽一边穿鞋,一边好奇的问起,那位女郎见之要上前帮刘挽穿上,刘挽拒绝了。
穿鞋这种事儿,她又不是动不了,大可不必劳烦她人。
女郎倒也不强求,自然而然的后退,由刘挽自行解决。
而安夫人此时道:“那我们说点不一样的。比如,如何让长公主活下来。”
第460章 交换
安夫人这句话自然让刘挽有所迟疑。
不过, 刘挽提醒道:“我记得先前你们的人告诉过我,逆天改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那样的代价不仅仅是我,还有别人。尤其是人命。”
此话, 刘挽一直记得, 她之所以不再找人想方设法的改自己的命, 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的告诉刘挽, 想逆天改命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远远不仅于功劳, 还有牺牲。
“用别人的命来换我的一条命。夫人, 非我所愿。如果你们想到的法子仅此一个, 大可不必再提。”刘挽斩钉截铁的拒绝。同时也解释道:“我想活, 可是我纵然想活,并不代表我愿意让别人为我去死。”
“长公主,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安夫人冷静的提醒刘挽,请她不必如此的抗拒。
“何所谓心甘情愿?刀没有架在他们脖子上都算是心甘情愿对吗?”刘挽犀利的反问, 叫安夫人一时间无可反驳。
刘挽指向安夫人道:“逼人害命, 纵然有一千种一万种理由,害人就是害人。夫人难道以为我愿意接受别人舍命救我?我这条命,父母所赐,得他们抚养成长,终此一生,无不思回报。旁人舍了性命救我, 我该怎么还?我又怎么能还得起?夫人, 承担太多, 非我所愿。”
一向明确自己所求, 也知道自己要走的路的刘挽, 不希望因为别人背负太多,她还不起!
安夫人凝望着刘挽,心情的复杂根本说不出来。
“世人如何看待我的命,等闲人的命我不知。我只知道,我的命只有一条,旁人的命也只有一条。我没有任何资格要求旁人为我舍弃生命,更没有任何的理由让别人为我付出性命。这个世间充斥了太多的不公平,上天或许能给每一个人的公平大抵也只有这一条的命而已。我纵然是大汉的公主,并不意味着因为我是大汉的公主,我就可以轻视人命,认定世间的人都该为我付出。也请夫人不要把我变成那样的一个人。我担不起的同时,也不想成为那样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刘挽诚挚的恳请,只盼眼前的安夫人可以不要让她变成一个她看不上,也不想成为的人。
为了活下去,太多的人昧良心,不择手段。活了这些年,见过太多的人,安夫人并没有从别人的嘴里听到这样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话,从而也让安夫人再一次明确一点。刘挽值得他们救,值得他们不计一切代价的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