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他这一番话,刘彻一定明白其中的意思。
“你还怕你姑姑告你的状?”刘彻显得有些无奈。
刘挽摇了摇头,“平阳姑姑是一等一的聪明人,她绝不会在父皇的面前告我的状。但是平阳姑姑会不会用别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不一定了。我现在也得问父皇一句准话,盐的规矩是不是由我来定,事是不是由我来管?”
别说跟平阳长公主要立好规矩,纵然是跟刘彻,那也得先把丑话说清楚了。
刘彻昂昂下巴示意刘挽说下去。
“别人怎么做事我不管,父皇要是让我办事,那得全权交由我来处理。父皇也知道其利之大,那么就免不了有人在这个过程中中饱私囊,为自己多有谋划。父皇必须要答应我,无论是谁跟您求情,犯了我的规矩就得按我的规矩处置。否则要是谁到您面前求一求情,撒一撒娇,跟您说说往日的感情,您心一软就答应了,回头我不听您的话,又显得我目无君父,我要是听了你的话,往后这天底下的盐利还是不是父皇的,那就不一定了。”刘挽必须把事情摊开说,,省得刘彻将来一个昏头答应下不该答应的事儿。
刘彻听出来了,刘挽这是担心他将来犯糊涂的。
“你是信不过为父?”刘彻就不得不问问了,在刘挽的眼里,他这个当父亲又是大汉皇帝的人就这么靠不住吗?
“并非信不过父皇,只是父皇日理万机,万一有时候没管住嘴,随口一答应了为难的可是我。比起事后再跟父皇争执不休坏了我们父女的感情,我宁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希望父皇时时刻刻能牢记,盐的事由我来做主,父皇只要负责数钱就好。要是父皇觉得我办事不靠谱,以为别人来接手,不必按照规矩办事更妥当,我也愿意将事情交出来,让别人来管。如平阳姑姑所愿也挺好。但事情交出去,父皇该知道,再要立规矩会很难。我定不会再沾手。”刘挽反正只表明一个意思,让她管事就得由她说了算,否则刘彻爱找谁找谁去。
刘彻愉悦的笑了,“满朝的臣子都未必有你的圆滑。”
刘挽理所当然的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我是谁教出来的。”
“盐务诸事你是为朕谋,为大汉谋,朕岂不懂。满天下的人,包括朕的姐姐都未必没有私心,只有你心心念念的是大汉,是大汉的百姓,这等要事,朕若是不交给你来办,又交给谁?你只管放手去做,将来无论是谁,都必须按你的规矩办事。”刘彻又不是老糊涂了,怎么可能在刘挽处处为他谋划,为大汉谋划的时候帮着别人对付刘挽。
平阳长公主纵然是刘彻的亲姐姐,从前也曾帮过刘彻许多,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平阳长公主的私心颇重。
刘挽定下关于盐务的规矩时,全部都交由刘彻过目,刘彻并不认为那其中的要求有何不妥。所以,平阳长公主不满于何?无非是看不到自己得到更多利的可能,又失了握权的机会。
第186章 聪明的选择
对此刘彻冷哼一声, 极其不屑。
每个人都想得利,可是有谁考虑过刘彻的利,大汉的利吗?
刘挽定下的种种规矩都是为了维护大汉,为了让盐利所得能够尽归刘彻所有, 这样的初衷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及的。
难道刘彻老糊涂到有人想掏他的口袋, 花他的钱, 他还要怪那个帮他捂住口袋, 不让别人偷他钱的人?
刘彻绝不是那分不清好赖的人,对于刘挽提出的要求, 刘彻必然是答应的。
“有父皇这句话我放心了。”刘挽一看刘彻能分得清好坏, 那就好说了, 无论谁使手段她都无所畏惧。
“你也真是不怕得罪人。”刘彻想到刘挽一不小心又把平阳长公主得罪了, 接下来想要对付刘挽的人又多了一个,突然有些为刘挽担心。
刘挽却很无所谓的挥挥手,“左右逢源讨谁都喜欢,那可不是我, 他们爱喜欢我不喜欢。我做事只问对不对得起天地良心, 对不对得起父皇,对不对得起我自己。别的人他们怎么对付我都没关系,我又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
王娡是刘挽的祖母呢,该出手的时候,刘挽也没手下留情。
“确实。”刘彻想到刘挽每回出手,不出手则已, 一出手那是一击毙命。
刘挽反正得了刘彻的准话, 乐呵呵的已经在心里盘算接下来到底怎么办事儿。
刘彻叮嘱一句道:“等等你平阳姑姑, 等她那边做好决定后你再寻你姑祖母。”
当爹的还是得帮刘挽筹谋, 不能让刘挽明知会遇到何种风险, 还不懂得避讳。
“知道了知道了,我一定等姑姑那边传来消息之后,再跟姑祖母碰头。不过要是这个时间里,姑祖母也找上我怎么办?姑祖母又不傻。”刘挽觉得平阳长公主都心动了,且图谋甚大。盐利之大,没有人能不心动,馆陶大长公主肯定不会例外,万一在平阳长公主思考的时候,馆陶大长公主找上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