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古代社会就这样。科举是普通阶层改换门楣的唯一途径。何况苏清之本身就会读书,现在还考中了解元。那更是全家人希望,一家子不分老少,都选择努力挣钱,供苏清之继续读书,争取来年春闱独占鳌头。
苏清之一进屋,原本正在打络子的妻子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迎上前说:“我隐约听到二堂姐的哭声,可是出了什么事儿。”
妻子没有出去查看,一来手上的活儿没有完不想放下,二来也是不知晓说什么,她本来就是个口笨舌拙的,就怕不小心戳中了二堂姐的肺管子。
苏清之从怀中摸出一支银簪子给妻子插上。
妻子胡氏一愣,随即红霞上了脸,颇有些羞涩的道:“相公破费了,婆母以及奶奶那儿,不知相公准备了礼物否?”
苏清之点头,“都准备了。他们是银圈子,只有你的是簪子。”
“放心,银钱都是我回来的路上赚的,不是收镇上县城富商送来的孝敬。”苏清之笑着道:“我是明白他们赶着来送钱的用意,不过是想投资。瞧我那同窗好友宁采臣,他和其他人游历未归,家中却多了人口。”
而听苏清之提起宁家,胡氏就感叹道:“表妹这命,当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你说她有福气吧,偏偏长时间病榻缠绵。说没有福气,偏偏表妹夫中了秀才。我倒是听了,说是皇甫姓富商送来的丫鬟,被宁母做主留了下来。说是日常帮忙做些家务活儿,她也能轻快得多。”
“所以阿芳也觉得宁弟不该留下家中老小,外出游历?”苏清之笑着问。
胡氏点头,倒是没有隐瞒自己的心思。
“毕竟相公中了解元,都没有像表妹夫那般行事。”
“走的时候,宁弟邀请了我,我仔细想了想,外出游历什么时候都可以,真的不必急在一时。”苏清之认真的道:“反正我是做不到将家中琐事全都丢给妻儿以及年迈的父母长辈。”
第061章 第 61 章
“夫君重情重义, 自然一般儿郎无法相提并论。”胡氏认真的道:“妾听婆母说,得知夫君高中解元,县城的几位富商几次登门说要拜访。都被公爹挡了回去。如今夫君回家, 怕又要登门拜访。”
苏清之了然的点头。
“我知晓了。”苏清之微笑着道:“放心,不管他们是送金银还是美婢, 我都不会接收。”
胡氏欣喜,不免笑意浮上眉梢。
胡氏长得并不漂亮, 属于姿色平平的那种。虽是秀才家的女儿, 可除了有一手不错的刺绣手艺外,并不认识几个大字。
当然了, 配原主的话绰绰有余。
原主一家子,就靠家里的20亩良田度日, 并省吃俭用的供原主读书考科举。家中的姐姐,堂姐们, 都为了原主早早的出嫁。
嫁的人家, 有好有坏,但说真的,是用心挑选了。但人心易变,从来都是至理名言。
就好比苏二姐(二堂姐)嫁的张生。一开始相貌堂堂,家中殷实, 求娶苏二姐后,也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
可惜张生接连科举不中,又被不好的二流子勾着染上赌瘾,渐渐殷实的家境一步步变得很糟糕。
苏二姐哪怕再贤良淑德,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了家庭,苏二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回娘家打秋风。
但说老实话, 苏家就那样,只有20亩良田,还要供原主读书,哪怕接济出家的女儿,也杯水车薪。
更别说临近原主前往金华市参加省试,苏二姐回娘家后直接被父母警告说,别拿张家的事情来烦原主,要是打扰了原主读书,那苏二姐就不必再回娘家。
一番话,让苏二姐伤心极了。
苏大姐说过让苏二姐和离的话,可惜苏二姐舍不得张生这个烂人,根本不愿意和张生和离。
就像这回苏二姐哭着回来,说张生半夜带回一女子,不怪张生嫌弃她善妒,反倒觉得世道如此,她该接受时,苏清之只有‘尊重且祝福’的心思。
当然了,苏清之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明显,和妻子胡氏说了一会儿话,爹娘以及两位叔叔、婶子就收工回来。
前往镇上买东西的苏奶奶也回来了,一回来就笑眯眯的,说起光宗耀祖的事儿。
苏清之全程表现得特别温和,苏奶奶说什么,苏清之就点头应和。气氛适合融洽,就是苏二姐出现的时候,稍微冷场了。
“如果还是因为你那死鬼相公的事儿回来,那你就没必要开口了。”苏二婶冷声道:“你大堂姐、三妹、四妹、五堂妹都说过让你和离的话。更是说过不愿意和离,就让你堂兄们出面给你撑腰的话儿。可你是怎么做的,每次哭哭啼啼的回家,娘家心疼你,想为你出头,你倒好当即就舍不得,改口说你也有错,你那死鬼相公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