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越阳微微皱眉。
李默:“是的,我们是大学同学。不过,我大学的时候跟她不太熟,仅仅是知道名字的关系。”
李默:“哈哈,看来这些东西还是瞒不住啊……我确实在后来的共事里,对李老师有所心动。是学生跟你讲的吗?还是别的老师?我没有别的意思,我还以为没人看得出来呢,毕竟我和李老师在外人面前,不怎么说话的。”
李默:“是的,我们的交流还没有她和周老师的多。不过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的兴趣爱好。我喜欢摄影,您知道吧?是的,那次展览里有我的照片……对,拍的就是李老师。”
李默:“我真的很为这件事感到难过。警官,不知道您懂不懂,遇到一个人,灵魂产生共鸣的感觉。李月老师是我的灵魂共鸣,失去她以后,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能再创作出那样的作品。”
李默:“抱歉。我不该说这些的。可以给我张纸吗?谢谢。警官,我觉得李老师不是自杀。她是被学校里那些糟糕的谣言逼死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凶手,警官。”
李默:“如果您能秉公执法,就应该让凶手付出代价。”
亓越阳轻轻的诵读声停住,林一岚纠结地问:“李默……文楼办公室里,那个李老师,他叫李默吗?”
她不太确定。
亓越阳说:“对。他的照片被贴在六楼走廊上,他曾是明德高中的优秀学子,因为他在校期间救了溺水同学,见义勇为。”
溺水的那个人,是周坚。
第93章 同桌抱个大腿33
老师和学生们的笔录里,对李月老师大多都是称赞和惋惜。
但是邻居们,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亓越阳大略扫了扫:“看来当年,李月老师被撤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她被人举报私下收了红包。不过这里面没有人提到红包金额。”
“其次是……”亓越阳顿了一下,“有人说,她的作风不好。她和学生,以及老师搞暧昧。”
笔录中的用词更加露骨和下流,亓越阳从旁观者的角度,都能看出其中大多是自以为是的臆测和污蔑。
所有的恶意发言都被加上了一句,“听说啊”。
那几页笔录里,没有夹杂着小纸片。
亓越阳翻到最后:“记笔录的警官是……周沿。”
送亓越阳和林一岚回学校的周警官。
路灯下,站在校长身边,神色严峻凝视着无头尸体的周警官。
当年的周沿,也像现在的张哥一样,是个小警察。
而周沿也是周坚的父亲。李月老师出事的那一年,正是周坚大学毕业,回校任教的第一年。
“周沿警官,当年有发现不对劲。”
牧时说:“你们看,那么多小纸片记录着他的思路。”
笔录里有人说谎,有人刻意隐瞒,有人答不对题,种种细枝末节,可能存在的嫌疑人和作案手法,他都用细碎的小纸片记录着。
但卷宗最后,独独结果那页,除了一个自杀的结论,什么也没有。
李月老师是在元旦晚会期间死亡的。如果她不是自杀,那当时,除了学生,在场的老师都有作案时间。
牧时问:“这里面谁的嫌疑最大?”
亓越阳翻看着:“周坚,李默和那个校工。”
“他们三个人,都没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
当年的周警官甚至查到这一步。自杀的定论很早就下了,他扛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在学校和警局两端周旋着,将嫌疑人排查到只剩下三个人。
然后,他的行动猝然终止。
“校工说,当时他在后台打扫卫生,应该有学生看见了。但是没有学生能证明这一点。”
牧时想了想:“可能是晚会比较忙,听着挺合理的。”
“李默去处理突发事件了。当时有个学生摔了腿。”亓越阳说,“但是,他把学生送到医务室就离开了。当他再出现时,晚会已经接近尾声。”
“他是主持人,”亓越阳说,“中间有两次报幕,他没有出现。李默自称是送学生去医务室耽搁的。”
“那个学生根本没注意表演节目,”亓越阳说,“现场很混乱,周警官不能判断出这个时间差对不对得上。”
林一岚问:“那,周老师呢?”
亓越阳看了看:“周坚的节目本来在中间,但被他要求挪到了最后。”
“中途,他说自己一直在台下看节目,但是没有人能证明这一点。”
亓越阳说:“这么看来,周坚的嫌疑,其实最大的。”
而真相近在咫尺之际,周警官停下了调查。
亓越阳还有些不解:“可是,动机是什么呢?”
“校工之前举报过李月老师,可以假定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矛盾。”亓越阳说,“但李默和周坚,又有什么动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