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检。”
青年叫了男人一声,嗓音不知为何变得有些低哑。
他绝对有看到检察官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但对方旋即别开目光,匆匆岔开话题:
“王顾问,身体还撑得住吗?”
“谢您关心,除了还有些头痛外,已无大碍。”
青年也恢复神智,整理好了自己的衣服。
而后他想起郑彬曾聊起的情况,连忙问道,“倒是您,不要紧吧?”
“我?”
过了两秒,检察官才意识到青年问的是什么。那天在仁慈医院,为了制住毒发失控的王久武,他多次被重重甩到墙上。
“没事,只是撞出些淤青。”
贯山屏语气平静,但向下拉衣袖的动作简直是欲盖弥彰。
基金会顾问当时并无留手,身为刑警的郑彬都被打了个眼周淤伤;检察官一个文职人员,身上恐怕不止是“有些淤青”而已。
“我……抱歉。”
“你那时无法控制自己,错不在你。”
“不,终归是我疏忽大意才会中招,”王久武咬了咬嘴唇,“无论如何,请您给我一个补偿的机会。”
“既然你这么说,我眼下确实有件事想拜托你。”
“您请讲。”
“陪我去一个地方,”检察官解释说,“孙跃华邀我去他办公室谈事,谨慎起见,我想请你与我同去。”
王久武闻言心下一紧,联想起孙跃华在大鱼庙中的反常表现,隐感不祥:
“孙跃华指定知道案件内情,邀您前去恐怕另有图谋,贯检,您最好也叫上郑队。”
“不,孙跃华明确说过不准带警察。”
检察官摇了摇头,一双墨黑眼眸望向青年,忽然又沉声说道:
“而且,我更想和你一起。”
没料到会有这么一句,褐眼的青年脸上一热。
“那,那孙跃华有没有提前说明是为何事找您?”
身旁的男人再次叹了口气。
“有关孙雅薇的事。”
听到这句话,王久武的笑容一瞬凝滞。
作者有话说:
是为了辨明身份用的,真的不是什么官方Y纹。
以及想让老贯直接顺着那道长疤上手摸的,但那样太不正经了,老贯不是这种人,所以只能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第三卷正文至此忽忽悠悠结束啦,嗨呀,卷末这两章比我写案子剧情时难多了。
老规矩,再搞个“尾声”卷末小彩蛋,就开第四卷。
第117章 尾声(一)
飞浪连檐,鱼蟹游墙,自“海大王”降临以来,东埠千年不改,处处拟涛拜潮,浑然一副陆上海市模样。直至几十年前,欲都开埠,外商涌集,这座海滨城市的外貌方为之一变。
除了兴建于鱼岭的别墅区外,东埠市郊诸处亦林立起公馆洋房,或繁复古典,或端庄雅致,外来的西式建筑冲击了本地的古宇旧楼,此隅终于不再只有一片浪白海蓝,千年海市遂渐渐隐入古老回忆,东埠至此焕然一新——起码从外观来看,钢筋水泥,广布楼厦,日益接近一座正常的现代都会。
然而时局变幻、诸事易迁,随着码头港口最繁华的时代悄然落幕,追逐资本的外商也逐渐退出东埠,留下了那些带不走的洋房公馆。沧海桑田,这数栋建筑几经易主,有的已轰然垮塌,化作历史中一片尘埃;有的则门户洞开,不得不迎接四方客来。
浒邳区望潮路137号辉公馆,即是被改建为餐厅的一栋洋房。它曾是一个德国富商的名下财产,直至原主暴死,而后不明身份的继承者将其交由商业公司运营。
这栋洋楼形制方正,风格上无甚出彩,平直的铅灰色外墙更是寡淡无趣,简直就像氤氲于地的一团乌云;但待到每日夕照坠山,公馆中便会赫然变幻另一番景象。砌进特殊材料的道阶墙壁齐齐反射月光,摇曳夜色生辉熠熠,更有不知从何而来的浅灰荧光虚浮半空,连同馆内花草虫禽皆笼入一片迷蒙月影。
景饰幽美,位置优越,辉公馆根本无需过多打理,只消摘除销毁原本悬挂大门的家徽,再以漂亮牌匾遮掩各处丑陋疤痕,它便能摇身一变,成为普通工薪阶层消费不起的高档餐厅。
光顾辉公馆的食客也确实非富即贵,往往衣饰考究,常常珠光宝气。
但万事总有例外。
某一天夜晚。
为了避免影响反射月光的效果,辉公馆仅在院中角落设几盏低瓦路灯,完全无法用作照明。浅灰荧光盈盈而起,其间若有人影晃动,于馆内海雾般的虚幻中看不明晰。辉光完全模糊了他的轮廓身形,行走暗处的高大青年正伸出手,触碰好似飘浮四周的朦胧灰烬;但他很快发现那只是无法握于指间的一片光影,便立刻失掉了兴趣,将手插回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