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有本事那也是二弟自己的事情,做兄长的不说帮衬弟弟最起码也不能拖后腿啊。
看他媳妇那样子,常武文就知道曹大花在想什么有的没的,他当然不同意。
但那也是他们小俩口回房讨论的,常武文不会当着爹娘还有兄弟的面让媳妇脸上无光。
正觉得无奈,结果听到他娘开口了。
祁玉兰本来是想让老头子一口气全说出来的,毕竟他才是一家之主,在孩子们面前得有威信。
结果吧,老头子就说了这么一句没下文了,祁玉十分的无奈。
哎,这个家还是要靠她啊,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要靠她这个做娘的调节。
老头子这不喜欢多说一句废话的性子,也不知道他之前十几年是怎么当的村支书。
祁玉兰就说道:“你们爹的意思,你们也都听到了,就是不分家我们大家还是生活在一起。
但是吧,这个生活在一起也不能跟以往一样,具体的分配方案得更改一下了。”
祁玉兰又扫了众人一眼,果然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家的神|色|各异。
“我和你们爹决定不分家,主要也是因为我们家的情况特殊。”
之前村里许多儿子多的人家,在第二个第三个儿子成家之后,都会选择分家。
一般都是老人跟着大儿子过,家里的钱财分给二儿子三儿子小儿子,让他们出去再造房子。
主要是,再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太挤也不太合适,肯定会产生更多的矛盾。
再说了,不分家的话,田产地里的产出分配起来也不均匀几兄弟也会天天闹纠纷。
这种情况却不适合现在的老常家,最小的常静怡还在念书,老二在县城里工作。
家里的田地肯定都是老大一家耕种,别说老二媳妇就是老二之前也都是不喜欢种田的。
所以分不分家对他们来说,其实没有多大差别的。
而且他们当年建新房子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哪怕不分家,他们现在也是各住各屋不会彼此有矛盾纠纷的。
再则,也是老俩口的私心,老二要去跑车老二媳妇要念书。
屋子空着长期不住人也不像话,他们老俩口在,给他们守着才会一直都有一个完整的家啊。
“我们决定不分家,是因为不想这个家散了,但是以后各房就是各房。
老大家的靠着田地支出,我们两个老的也都还能动跟着他们吃住,当然也是要帮忙干活的。
老二现在一年支付我们十块钱的养老费用,至于说以后我们不能动了要如何,你们俩兄弟再商量。
吃喝我们还是在一起的,不过老大也不要觉得是老二占了你们便宜,他们夫妇二人在家里吃得少。
而且他们每次得了好东西都往家里拿,实际上不比你们付出的少。”
话还没有说完,接下来的,才是最重头的。
第133章 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可是祁玉兰犹豫半响,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因为她知道她接下来的话绝对是对两个儿子不友好的。
祁玉兰知道那是她的私心,是对于闺女的疼爱。
也是没法子的事啊,这世道,姑娘家生存本就比男人艰难。
她也是希望自己闺女多学一些本事,以后最好能够不靠男人,靠着自己也能生活得好。
这样的话,势必要接着去念书,农村人唯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古圣人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话也没什么错处,单看老二媳妇能够靠着懂得医理去卫生站工作就知道。
女孩子多读书多学一些本事,总是没错的。
静怡现在年纪还小,如果不读书,女孩子最大的出路也就是挑个好人家嫁了。
祁玉兰却知道,方圆百里哪怕是嫁到县城里,静怡以后的日子也不一定那么的好过。
婆媳之间家里长短,那些琐碎的事情,会击垮一个女孩子的心志让她从此泯为众人。
就比如说她!
继续读下去,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财,这样的话即便是武文武墨不说话他们的媳妇能没有意见?
这个事还真不好办,因为这是祁玉兰自己的私心,对老大老二而言是不公平的。
尤其是老二,当年家里出了事,他就辍学回家了。
可是静怡一个女孩子,却是可以一直念书,现在还要让已经成家的兄嫂继续供她读书。
这话,本着自己的良心,祁玉兰开不了口。
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下一辈人中第一个开口的却是——
姜棠!
姜棠说:“爹,娘,我和墨哥每个月都可以领到薪水一年才交十块钱太少了。
这样吧,墨哥,你也别怪我自作主张。
以后我们二房,每个月交给爹娘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