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点了点头,请他们到客房略坐:“我要先去向观主禀告江底洞天与许家之事。稍后,观主会来请各位见面的。”
言罢,他的身形微微一晃,凭空消失。
在洞天之中的另一处太乙观中,他来到供奉三清的大殿。
侧殿,另有一座须发皆白的道人塑像。
他在道人的塑像前,点燃三柱香,敬告:“弟子扫雪,请见观主。”
一息之间,塑像的双眸灵动了起来,雕像竟朝他微微颔首:“两只纸鹤,皆已收到。”
孙雪却不敢怠慢,仍然俱述路上事。
观主听罢,道:“许家是冤枉的,我已尽知。却不能放。这段时日,你不在时,有狄人探子上门探听许家之案,甚至意图潜入地牢,妄想杀死许氏夫妇。其中缘由,尚不可知。若放他们归家,才是害了一家性命。许家三口,可移居山门之中,由太乙观保护。稍后,可引许氏女郎见其父母。”
孙雪吃了一惊。忙应下。
此时,道人的塑像愈加栩栩如生,慢慢地,泥胎有了颜色,好似真人端坐其上。
观主又说:“至于江底洞天之事,我方才已告知官家。官家将下令,洞天未破之前,江南之人,不得食用江河鱼虾。”
“江底洞天,狄人所谋甚大。我已请圣子出关商议,略略谋定,便请圣子亲破此洞天。”
一应事宜皆妥善安排。
却听观主又问:“以你观之,李秀丽其人如何?”
孙雪道:“两位真人所言不虚。其人可爱。”
观主垂眸:“她来历莫测。太白真人说过,李秀丽看似出身在大夏的书香大族,是闺阁千金女。实则,应当另有来历。
“扫雪,以你观之,其命炁如何?”
修行者虽不能自观命炁,但能观他人命运之炁。
孙雪修为不算高,但极其擅长观炁。
此时是师长当面,也不必顾虑李秀丽个人的心情。
便直言不讳:“李道友必定出生和睦之家,乃是小户珍珠女。其命炁虽不大富大贵,但中正浩然,其家应是积攒阴德的善人之家,她的祖辈、父母,应当都是正人君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命炁中又环绕浓重爱意,双亲约是爱她逾性命,故而平生积攒的福德也环绕她不散,助她逢凶化吉。她口中虽将父母怪,但稍少一些珍爱之情,都养不出这自尊自爱、自信傲然的脾气。”
观主:“嗯,不错。积善之家,和睦之族,尊长亲爱。如此之人,未必知爱人。但应知世上有爱人之德,可减人三分邪僻之性。扫雪,你觉得李秀丽适合入我太乙宗吗?”
孙雪道:“弟子不知。李道友虽然命炁佳,又重情重义,正直勇毅,但观其言行,似乎并无拔脱人族于万世之心,更想求自身超脱。若求自身超脱,她更适合修阴神。”
他说:“或许,是因为她尚且年少,十五岁的半步化神,在各大门派中,也算数得上的天才了。就算是我们太乙宗,列位圣子圣女皆是神童,但论修为,同辈人中,也不过只一个小师叔,略胜她一筹。但她不是小师叔那样的天定阳神。普通人,年纪小,就意味着心性未定。”
观主听了,颔首:“入我太乙宗,或许有些人觉得很荣耀,但对很多修行者来说,绝非好事。是应当慎重。再观察此女一段时间罢。两位真人嘱咐我们照顾她,但并未提及让她入宗。她传信有功德,又与通天教关系匪浅。便当世交子弟,与我年幼门人一般看待,好生照看,教导一些修行。”
最后,观主的雕像完全若真人,从神案上走了下来,甩了甩拂尘,白发白须雪眉,却生红颜,仙风道骨:“走罢,与我一道,亲迎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至此,驱逐狄州,才真正有望。”
第122章
众人在太乙观等候,四下环顾,皆惊叹于这座名满天下的观宇。
山景清净,郁郁似碧螺。
观宇建在峰顶平整处,环绕湿润云雾。观前既栽种松柏,又种桃杏。观后是一片竹林。
老松遒劲,高逾十尺,松盖如云,与道观的碧瓦飞檐掩映。松鼠蹲在飞檐上,啃着松果。
此时春发,桃、杏竞相绽放,雪团团,霞光光,璀璨若梦。天光穿过花间的缝隙,点点光照在掉漆的斑驳黄墙上。
偶有落花,洒在石阶青苔,无人扫去。
从太乙观的右侧小门,往下走几步,竹林掩映中,建有高亭。柱子亦斑斑。亭顶小憩一鹤,时而梳理羽毛。
再从亭子下走一段石阶,则有断崖,丛生杜鹃花,崖侧成几处幽僻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