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武周]问鼎(373)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也听到了武媚娘说出的后半句话,“我倒是更愿阿菟做个冼夫人,想来,陛下总也该有前朝隋文帝之英明。”

李治既为这份母女之情而觉触动,又下意识地摸了摸前额,忽觉有些头疼,“媚娘少给我戴那么多高帽,隋文帝给冼夫人的食邑封赏足足有一千五百户,阿菟这还差得远呢。”

之前那个熊津大都督也就算了,反正百济也不在中原,能有个管得住地方的安排在那里,成与不成他都损失不大,那食邑这东西,可是实打实的待遇,不适合再有破格了。

“对了,在给阿菟的回信之中跟她说,让她尽快选定食邑的位置,要不然就直接选在百济算了。”

武媚娘闻言,终于展露了一个稍显舒展的笑容,“您还是别说最后一句话了,就她那脾气,说不定还觉得这是陛下准允她长留此地呢。那我要怎么把女儿从海外给找回来?”

李治被噎住了一瞬,“媚娘,你说阿菟这脾气到底像谁啊?”

他觉得,反正不是他的问题。

养女儿可真不好养啊……

只是李治大概也知道,这句话说出去,旁人大概不是要同情于他,而是要控诉他在炫耀了,他又将这句话给留在了心中。

见皇后脸上此前少见的怒气也已渐渐消隐了下去,李治随后与之交谈、商定细节的情绪,便也随之和缓了下来。

直到他因还是会偶发的偏头痛稍觉体力不支,才先行由人搀扶下去休息。

皇后则继续去为他处理未曾审阅完毕的公文。

但他并未看到的是,当皇后步出大殿,仰头朝着晴空看去的时候,神情有刹那的晦暗不明。

武媚娘心中暗道,若是让外人对于陛下今日的这出封赏做出评点,只怕人人都要夸他一句慈父。

可只有她自己清楚,她今日的这出表现有多像是在危险边缘试探。

能保住阿菟的战功,让她得到应得的待遇,最戳中陛下的两句话,一句是阿菟姓李,所立的功勋也都是在为大唐助力,一句则是,阿菟的官职代表大唐的脸面。

百济之地需要一个有分量有能力的人,可陛下已不会给李弘的几个兄长以任何崛起的机会。

不将他们像是李忠一般流放,都能算是李治的网开一面。

他也不可能在这样的关头启用自己的兄弟叔伯,哪怕是韩王李元嘉这样的也不可能。

所以那这熊津大都督的位置,就只有可能是阿菟的。

可即便如此,这份荣耀与重任正如李治所说,依然是他随时可以收回的。

就像,她这个皇后的代行权柄,也是随时可以被中止的。

这种如影随形的不安全感,真是让人……好生不快!

武媚娘一面觉得,李治是个能被揣度心意说服的帝王,是她的幸运,一面又觉得,这份幸运,好像反照出了更多的不幸。

她朝着东面望去,像是往这个方向去看就能瞧见女儿此时的样子,无声地吐出了一句话:“阿菟,你我若都想要让自己不为人所控,就还需努力啊。”

这个梯子她已经递出去了,但能做到哪一步,就要看女儿的本事了。

她扶了扶鬓边的凤钗,朝着外头走去,朝着迎上来的桑宁说道:“去尚药局走一趟,问问孙神医,若要再派遣一批人渡海去熊津大都督府,那头能出多少人。”

“大都督府?”桑宁敏锐地察觉到皇后话中的不寻常称呼。

但在皇后看过来的一眼里,她又当即意识到,这不是她该在此时过问的东西。

武媚娘又补充了一句:“再跟他说明白,这是安定公主要的人。”

“好,我即刻就去。”

孙思邈的儿子孙行,在几年前还是因为安定公主的推荐才能进国子学中就读,以备在三两年后参与科举,走上为官之路。孙思邈本人主持的东都尚药局也是因为公主的缘故才能顺利开办,那投桃报李总还是应该的。

百济的“安内”已要公主亲自涉险,“攘外”恐怕更是一件危险事情,自然得做好更多的准备。

若不是孙思邈在洛阳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以他的年龄也不适合搞这种亲履战场的事情,武媚娘恨不得直接把孙思邈本人给送过去。

现在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再接下来,她就该想想该当如何写一封给阿菟的回信,让此番出征的水师将领给一并带过去了。

不过显然不是人人都能和她一样心态稳健的。

临川公主自武媚娘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惊人的委任,险些将手中的文书一松落在地上。

她望着皇后岿然不动的握笔手势,出声问道:“您是说服了陛下不错,但您不担心,让公主担任熊津大都督的提议会被朝臣驳回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