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326)

作者:小稻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其中,基建能提供老百姓数量巨大的有酬劳动机会,使得基建结果落地的同时,达到利国与利民的效果。

历年来,宣朝惯常的做法,大多是强制百姓服役来建设基建类工程。

这样的做法,看上去是最为朝廷节省支出,实际上在整个宣国基本面问题太多的境况下,对于底层百姓的伤害是巨大的。

沉重的服役,导致家破人亡的事例太多,严重的还会影响民心,动荡国之根基。

这些年各地的流民四起,与徭役的干系也有一定性的相关。

针对这些需要做的事,秦朝宁细想自己还需要搜集哪些资讯,怎么朱知府等人参与其中,让整个豫州城府衙的官吏们都转起来,有功劳大家一起分,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推动各项事务落地。

在案桌前,他唰唰唰地涂涂改改,从白天写至深夜。

等他们这群人都在驿站歇过了一两天,身体稍微恢复了些,他就开始把手里整理好的活,细分地分派下去。

翁阳云、项俊茂、洪兴文他们接过任务后,就即刻按照秦朝宁吩咐的,开始去见豫州城内的那些治理过黄河河道的老工匠们,官吏们。

这之后,秦朝宁自己往豫州城府衙跑了一趟。

那天,朱知府、曾知州、汤通判他们一听秦朝宁来了,立即放下了手里的公事,前去见他。

秦朝宁和几位大人行过礼后,就一起坐下来详谈。

他为了省事些,没过多的铺垫,简单把自己针对豫州城的民生发展,结合黄河治理以及农作物特产经济的发展,给朱知府等人掰开细讲。

一开始的时候,朱知府他们还能听明白秦朝宁在说什么。逐渐地,他们越听越有些摸不准,但是又隐约觉得其中蕴含什么大机会,便不由得打断秦朝宁的讲话,针对那些细节向他一一发问。

秦朝宁每每被打断,就耐心地停顿下来,先解答他们的疑问,再继续往下细讲。

等朱知府他们了解完这个宏大的豫州发展计划,几位大人情不自禁地均是满脸涨红。

过于激动的情绪,还让他们实在口干舌燥,齐齐端起茶碗喝了两三碗茶才稍稍缓了缓,歇了歇让理智回笼。

“小秦大人……”,朱知府嗓音颤抖着,咳嗽了两声,又顿了顿才问他,“此事,当真可成?”

要是按照秦朝宁的宏大叙事计划,豫州所有百姓都能参与进来,所有人都可以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整个豫州日后的辉煌做贡献。

豫州往后,也会有机会成为宣国大州?!

他们的百姓,也能过上安生、富裕的日子?!

他们豫州城府衙的所有官吏,都能捞上庞大的政绩?!

他们豫州的农作物和特产还会闻名整个宣国?!

……

曾知州和汤通判那双在桌子底下的手,到现在都还是发抖的。

实在是这些事,做梦都不敢想呀!!小秦大人这张嘴,真真让人轻而易举陷进去!!

面对三双热切如火的眼眸,秦朝宁坚定地点了点头,淡然道,“此事,最少七成的成算。”

只要全民上下一心,万事可成。

第150章 豫州产业

朱知府等人考虑了两天, 就同意了。

饼再大,跟着小秦大人,一口一口吃得下!!

这两天里, 秦朝宁他们一行人就住进了府衙官署后方的一排屋子里,开始他们接下来在豫州为期三五年的时光。

对于治理黄河一事的奏折, 秦朝宁在让豫州城府衙朱知府他们几人都签名落款后,才让人快马加鞭送上京去。

在等朝廷回复的日子里, 他们没闲着,开始诸多盘活豫州经济的筹谋和动作。

先是, 府衙这边很快就组织好人手,派他们去外面采买一系列小秦大人列出来的农作物种子清单。

那些农作物种子,据说都是适合黄土高原土地种植的。

他们带出去的纸张,上面注明了作物名称, 辅助画了作物图, 且详细补充了种子信息。哪怕从未见过这些农植的人,都能容易理解和明白,不会轻易弄错。

府衙里, 跟在秦朝宁身边,守卫他人身安全的庄元洲疑惑地问秦朝宁, “小秦大人, 小的不明白,像大人这般考上进士的学子,看书都这般杂、这么多的吗。”

“大人您给豫州做的规划, 小的真是大开眼界。”

这些天看下来,他直观感受, 读书人的脑子真的好可怕,好强大!他们怎么能够知道那么多的!

闻言, 秦朝宁笑了笑,“既然选了科举一途,多看些书也是好的。”

书籍里面的信息都是前人的智慧所在,有精力多看些没什么。

宣朝境内四大“粮仓”,营州、豫州、梁州、南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