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程安茉就把自己裹了个严实。
她跑去厨房,道,“茉园里人多,我也来帮忙!”
段珍见状,连忙指挥着人把她拦了下来,“行了,你可千万不能进厨房!”
程安茉:……
她嘟囔了一声,“我做饭是不好吃,但只是洗个菜切个菜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用不上你。”段珍将手上的水在毛巾上擦了擦,“我看园林那边似乎要挂彩灯什么的,你去帮忙吧。”
“哦哦,也可以。”程安茉见厨房里确实不需要自己帮忙,主要是段珍严厉禁止她进厨房“糟蹋”食材,程安茉虽然觉得夸张了点儿,但是也没有强行去帮忙,免得自己忙没有帮上,净是给人家扯后腿了。
已是深冬,园林里除了松柏冬青等耐寒的植物,其他的早已经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
湖边两层高的观景楼附近,正有几人在踩着梯子往上挂灯笼。
程安茉定睛一看,那个踩着梯子爬上爬下的,不是别人,正是霍去病,而在下面指挥的……是李冰。
李冰身上穿着一套黑色的羽绒服,仍旧梳着秦代的发髻,留着胡须,他一边指挥着霍去病微调着灯笼的位置,一边帮忙往上递。
那些灯笼并不是特别常见的那种大红色的灯笼,而是程安茉特意在网络上找传统匠人订制的一些传统灯笼。
因为要庆祝春节,所以程安茉在挑选的时候,也会有意选择颜色鲜亮一些的。
看到程安茉之后,李冰微微颔首,“过来了?”
“嗯!”程安茉小跑着过去,“有什么我需要帮忙的?”
李冰摇头,“不必,此处有我和霍将军便足够了。”
程安茉抬头,看向了踩在屋顶上却如履平地的霍去病,恰好,对方也低头看了过来。
和程安茉对视之后,霍去病微微颔首,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接着,李冰取过一盏灯笼,甚至也不曾做什么助力,手臂一扬,便将那盏灯笼扔了上去。
霍去病长臂一伸,准确接住,继续往屋顶下面挂。
程安茉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这种挂灯笼的方式,确实不太适合她。
“那……那我就先去别的地方看看了。”
“嗯。”
和李冰霍去病告别后,程安茉便遇到了正围在一起的苏轼几人。
苏轼、徐霞客、计成三人的面前正堆着一大片红纸。
苏轼手中拿着一支毛笔,正挥毫泼墨中。
程安茉上前看了一会儿,原来写的是福字。
“哦?小茉过来了?”看到程安茉后,苏轼笑呵呵地道,“我正和振声还有无否说着呢。”
“在聊什么?”
“自然是桃符。”计成一边裁着红纸,一边道。
桃符?
这两个字一出来,程安茉的脑海里立刻就冒出来一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是由于桃符演变而来,而最初的桃符,其实来自于学士章逊,他奉后蜀主孟昶之令,在桃木板上写下了第一幅春联,而那副春联的内容,也颇为合适。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徐霞客接口道,“《宋史·蜀世家》中有记载。”
“不错。”计成点头,“不过在苏公那时,春联似乎还是叫桃符的。”
“无否说得不错。”苏轼笑着点头,“如此看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写春联。”
“所以,苏先生,您是准备把茉园里的春联都给包了吗?”程安茉开玩笑道。
“不止我。”苏轼笑呵呵地道,“还有振声和无否一起。”
“那我就帮你们熬浆糊吧!!!”程安茉觉得,总算是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了。
打扫什么的有智能机器人,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动手,而厨房程安茉又进不去,想挂个灯笼又没有那个技术。
现在嘛,只是熬煮浆糊而已,程安茉可熟练了。
毕竟在修复书画的时候,浆糊可是最好用的一种粘合剂了,从古代一直使用到了现代,虽然也有很多其他的现代化学粘合剂也能取代浆糊,但却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比下来之后,还是浆糊最好使。
而且,浆糊只需要考虑好不好用就行,不需要考虑好不好吃,对程安茉而言,那就更熟练了!
因为茉园里的房间太多,除了大门外张贴的春联之外,一些两扇门的也需要小幅的对联,再加上还要写福字,猫窝狗窝也得贴,真要说起来,这写春联的工程量是真的不小。
程安茉翻出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购买的可移动的灶台,安装上小型的气罐后,就煮起了浆糊来。
因为不是修复文物,所以对于浆糊的浓稠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只需要能够粘上春联就好,所以程安茉也就没有调整地太过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