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嗯。”程安茉道,“而且如果不允许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要接受法律制裁的。”
李冰微微颔首,秦国时执法严明,李冰对此自然不会陌生。
“那他们,在何处上学?”李冰抬头,从他的这个角度看过去,已经看不到那些孩子们和老师的身影了,“束脩多少?”
“在市内有很多公办学校。”程安茉指了指都江堰市的方向,“至于束脩,我们这里叫学费来着。一般而言,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学生们交上去的是课本费和学杂费。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这一部分费用还算是可以接受。但……仍旧有很多贫困地区,学生们上学比较困难。不过最近几年倒是有改善了,只是上学的环境好改,可老师却难招。”
李冰沉吟一会儿,“如今都学些什么?”
“小学的时候学的科目少,也就是数学和语文,英语,这三门是主科,副科还有科学、品德、体育什么的。”程安茉一边解释着,一边道,“等上了中学,要学的科目就更多了,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之外,还要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
接下来,程安茉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李冰解释这些科目学的都是些什么内容。
虽然这些科目听起来很陌生,但是里面多涉及到的许多知识,却是李冰在当年就已经熟练运用了的。
李冰最为人所熟知的事迹是修建了都江堰,所以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以为杰出的水利学家,但实际上,李冰的成就不止于此。
在修建都江堰的同时,他还发掘盐井、开辟稻田、修建桥梁与栈道,整治航道等等。
而且,这些工程并非孤立进行,或者说,在工程开启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湔堰的建设是一个中心,其他的各项工程可以认为是其配套设施。
比如开辟稻田这一项,就必然要跟河渠的整治联系起来。都江堰完成之后,内江水被引入,开挖沟渠,开辟稻田便要立即跟上。
此外,还有许多独立于都江堰的其他工程。比如盐井,虽然开掘盐井十分困难,但盐关乎民生,几乎历朝历代都对盐极为看中,秦国自然也不例外,盐井甚至能称得上是急务了。
林林总总算下来,李冰任蜀郡守期间,所开展的各种工程项目几乎有十四项之多,所涉及到的内容,更是囊括了水利、交通、农业、盐业、河道治理、城市规划等多门学科。
除了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之外,更让人惊叹的还是当年李冰对于人力与财力的分配。
每一项工程,都需要人来进行,而秦国时期的劳力又十分紧张,备战要人,工程建设也要人,两者通常难以兼顾。
甚至,当年的韩国还针对人力紧张这个特点,特意派遣水工郑国去秦国献策,修渠以疲秦。其目的便是消耗秦国的人力资源,那秦国便没有人力去进攻韩国了。
所以,越是挖掘李冰当年的事迹,程安茉便越是惊叹其卓越的才能。
“总觉得和李府君一比,自己都变成废物了……”程安茉叹气,但转念一想,这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够拿去和李冰相比较的呢?
想到这里,程安茉顿时平静了起来,“也是,我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嘛。”
又何必去和青史留名的人比较呢?怎么比都比不过好嘛!
“修堰亦非我一人之力。”李冰坦然道,“若无下属以及蜀地技师,还有无数良家子参与,再好的分水堰也修不成,再低矮的山丘也凿不开。”
“是啊。”程安茉认同地点头,“古往今来,但凡失去了人民群众,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第94章
在都江堰里又留了一天后,三人便启程赶往成都。
一路上,李冰的目光几乎没有从窗户外收回来,虽然在未山镇去往机场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但这次李冰仍旧看的专心。
农田、村镇、架起的输电线、还有对面时不时驶过的其他车辆。
忽然,一辆奔驰而过的消防车引起了李冰的注意,“那辆车……是做什么的?”
“那是消防车,基本上他们出来就意味着有哪里失火了。”
“失火。”听到这两个字,李冰的脸上也有了明显的凝重,因为古代时候的建筑大都使用木材,所以防火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除了消防车,还有救护车,警车,它们出动的时候,一般都会有非常尖锐非常明显的声音来提示。”程安茉慢慢给李冰解释着一些现代的常识,“而且,其他车辆遇到的时候,有及时避让的义务。因为它们要去救火,去救人,去处理治安事件,都很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