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程记(46)

作者:叶小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程季泽进自己办公室做事。程一清发觉他那边视野不如自己那里好,远眺过去,在高低楼房跟城中村后,更远处是大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数年前,这里还是广州人口中的“乡下地方”。而此时,这片荒地卖地99宗,未开发69宗,2宗地块烂尾。大量出让土地闲置,一家商务办公建筑都没有。小蛮腰、海心沙、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歌剧院等建筑,现在还是种子,要到十年后,才会在这片叫做珠江新城的土地上冒出来。

她问:“你怎么不选个好的?”

“我喜欢这里。”他说,“我喜欢一切未知的事物。而且,荒地有时更有价值。”

“你衡量一切人和事的标尺,都是价值吗?”

“那你的衡量标尺是什么?”程季泽用问题回答她的问题。

程一清说:“我们程记百年老店,本身有传承,有文化,有故事……”

“什么故事?”

程一清将自己从笑姐那里听来的故事,认真复述:“道光年间,当时创办人的独子爱上了一个做皮肉生意的蛋家女人——”

程季泽笑了起来。

程一清不高兴了。就这么瞧不上老祖宗的故事?

程季泽好不容易收住笑,开口道,“这故事,是我们香港程家编的。”

程一清怔住。

第23章 【2-7】停电之夜(上)

“香港太多老字号,为了抢生意,当时我爸编出来这么个故事来吸引人。公子哥儿爱上妓女,共同自杀,女的死了,男的没死——你不觉得这个情节,跟梅艳芳张国荣那出《胭脂扣》很像吗?还有痴情女鬼藏在伞中那部分,如果你听说过广昌隆的故事,自然会明白。”程季泽抱着手臂,笑一笑,“原来这故事也传到广州了,连你们程家本家都信了。”

“你们骗人?”

“不是骗,是营销。编故事,也只是为了卖而已。故事编得好,商品就更好卖。现在千禧年了,我们需要新的故事。”

说到这里,程季泽这边却来了电话,他拿起电话,跟对面谈起事情来。他电话一个接一个,跟生产厂家谈完,又跟包装供应商聊。

跟初见时相比,他的普通话进步很多,可见下过苦功夫,存了要把公司做好的心思。

程一清也不服输。现在她每天回家,在德叔指导下学制饼,来回于程季泽家跟自己家之间。

德婶原本不打算这么快回去,她虽不喜欢打扰程季泽,但眼看自己下厨煲汤的付出,首次得到赞许与欣赏,便觉充实满足。程季泽也让她想起了那个失去的儿子,只是程季泽更懂说话。有次他问德婶叫什么名字,德婶奇怪,“问来有什么用?”

“没什么用,我只是想知道。别人叫你德婶,叫你清妈,但你也有自己的名字吧。”

不知道为什么,德婶一阵莫名鼻酸。一个从来没被人重视过的家庭妇女,居然被干净体面、相识不久的人,郑而重之地询问姓名。德婶说:“我叫张建兰。”

张建兰的丈夫,不知道是在女儿督促下面壁自省过,还是受不了天天做家务的日子,终于低声下气找上门,求她回去。张建兰从没见过丈夫这模样,她其实颇享受在程季泽家的时光。如果他是自己儿子该多好,即使是女婿……不,她赶紧打住自己这想法。

眼前,德叔支支吾吾:“你看,你打扰别人,多不好。再说了,阿清这样天天跑来跑去,也不方便。”

是啊,程一清为了陪妈妈,在两边奔波来回,每天都睡眠不足。一想到女儿,张建兰瞬间心软,变回了德婶。德婶跟着德叔回家了。程一清结束了在程季泽家寄居的日子,在家搓饼时间更长,手指都搓痛,缠上绷带。德叔尝她制作的莲蓉甘露酥,程一清期待地看着:“怎么样?”

德叔皱眉,吐了一口到水槽里,开水龙头冲走。他坐在椅子上,一路“哎呀呀”感慨,说程一清果然不是这块料子。

“将面粉拌入时,不应该搓揉,你看,面团都生筋了。泡打粉也没放好,现在出来的形状不够疏松膨胀。另外,食粉没等到等到水溶解后再用,你尝尝,是不是很苦?”

程一清泄了气。

然而新店开张在即,她马上就要以“总点心师”身份,出现在店铺透明厨房里。她忐忑,觉得自己功夫不到家,程季泽说,“你只需要演就行,你做的东西,又不会送到客人嘴里。”

程一清忿忿,将这事告诉何澄,以为好友会理解,但何澄却学会了程记角度看问题。“做生意是这样的啦,在商言商。你不要讲什么情怀,讲什么脸面。”

程一清趴在床上打电话,翻了个身,“你现在怎么说话像个奸商了?”

上一篇:惦记/酒窝星球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