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啊。”宋鹤一用他的狗爪子扒拉扒拉李恩年,“录取通知书相似,还都有咱们的信息,也寄托了咱俩的梦想。也就它配的上当咱俩以后结婚证的平替了。”
“等报完到。”宋鹤一越说越不着调,“我把咱俩录取通知书裱上,挂墙上。”
李恩年嘲笑他:“没见过谁家把结婚证裱了挂墙上的。”
宋鹤一就像抓住李恩年的漏洞一样,笑着道:“你看,你承认是结婚证了吧!”
李恩年:“……”
李恩年虽然表面上把宋鹤一的话当作是胡言乱语,但他心里还是被宋鹤一的大饼打动了。
他一定要考上,一定要。
因为这个泡沫太绚丽,所以李恩年比往常更偏执。
但他从未想过,李学海在打破他和华老头的关系之后,会再一次戳破他生命中的希望。
第33章
高三的学生不过年,他们在无穷无尽的模拟中就俨然又长了一岁,从十七到了十八,悄悄地变成了成年人的模样。
李恩年已经将近一个月没落过地了,联考和校考布满了二三月份,从天南到海北赶场子似的一趟接一趟的考试。
刚开始李恩年有一点倔,他一定要留在北京,外省的考试他看都不看。
李恩年的老师或许是惜才,也或许是活的年纪够久了,像李恩年这种小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他想的是什么。
那个老师问李恩年:“要是你的那个小伙伴没考到北京,而是考到了上海的学校,你难道因为你们的约定不让她去吗?”
李恩年脱口而出道:“当然不会。”
那个老师听了李恩年的回答微微笑了一下,没再说话。
不用再多说,李恩年也懂了。
李恩年又报了参加了几所沿海和中部地区学校的考试。
考试时学校附近的酒店都坐地起价,方圆二十里都找不到一家空着的酒店。李恩年时常跋涉个二十多分钟,恨不得花八百块钱住一个平时一宿八十块钱的旅店。
一进门还没有空调,一个巴掌大的小电扇在头顶上嗡嗡的转悠。
没有人能陪李恩年考试,天南海北也都是李恩年自己跑。
那个时候网上订票还不普及,李恩年在南方的几个地区考完,还要赶着回家订票,重新准备。
他并不想回家见李学海,去呼吸那个房间里乌烟瘴气的空气。
平时他会去找孔源或者宋鹤一,但现在这俩人都知道他去考试。
一来还没考完,他也不好意思去惹人牵挂。二来家里有琴,他可以再多练练。
李恩年一年多都不怎么回家,李学海也没见打过一个电话。
冷不丁一回家,李学海先当着一帮人的面骂起了李恩年。
“小兔崽子你又去哪鬼混了?”李学海喝酒了,但是没醉,他就是习惯性的骂李恩年两句,仗着酒势骂的更起劲, “是不是你妈又偷摸给你钱了?”
李学海有那种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认为全家的钱都是他给的,都是伸手朝上管他要钱的。
席雅娟挣多少在他那都是没挣,花的钱都是他的。
席雅娟不和李学海离婚,有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恩年学钢琴的负担太大。
席雅娟一个人供李恩年学钢琴有点费劲,李学海拿得再少也能让她在日常生活花销上节省一些。
但李学海又是穷怕了的,他买着比席雅娟还多的衣服鞋子,却总用自己过去的时候和李恩年比。
他觉得自己对李恩年好的要死,动不动就说:“你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我供你念书你还想怎么样?”
李恩年有时候真想一书包抡过去说他不念了。
李学海像个守财奴一样扣扣搜搜守着他后半生踩了狗屎运的来的钱,又不肯让李恩年躺平。总做着给李恩年一口饭吃就能飞黄腾达的春秋大梦,期盼着他的劣质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产生一次不可能的突变。
李恩年早就习惯了李学海自以为是又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他懒得争辩,低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就回房练琴了。
集训的地方琴房不好抢,隔音墙听的耳朵也痛,原本他计划在家待两天再练一练,就回北京考试。
但是李学海一天都忍不了。
原本李学海对于李恩年没事在家弹一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极大的满足了他在亲戚面前装逼的面子,尽管他从来不支持李恩年学琴。
但这次李学海不知道怎么了,一听见李恩年弹琴就跟触发了什么开关一样,暴怒着一脚踢开门。在李恩年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抄起一把椅子一下锤在琴上,还有李恩年的左手上。
“嗡”的一声,钢琴和李恩年的大脑都在一瞬间不堪重负地发出了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