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北回到招待所,在一楼喝了一杯茶,回房间休息。
第二天,林北把旅游团分成两队,指定阿杰、冯援朝当队长,让两个队长带队员在镇上游玩,他带着胡翔在镇上到处走,邱文嘉、齐秋脱离队伍,不远不近跟着林北,林北找到阿杰,跟阿杰说这两位跟着自己,就带着胡翔去了其他地方。
邱文嘉、齐秋跟着林北没有目的乱转,要是别人肯定就放弃了,两人却不肯放弃。两人在部队,公认的耐心好,为了完成任务,两人曾经在边陲小镇生活两年,没有露出一丝马脚,足以证明两人耐心好。邱文嘉、齐秋情绪没有丝毫波动,从始至终一个表情跟着林北,直觉告诉他俩,林北看似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一定有他的目的。
林北走进一家店,胡翔紧随其后,邱文嘉、齐秋对视一眼,走了进去。
店里有一个木匠在做木工活,林北看了一会儿,问:“老板,你做的这是什么?”
老板抬眼看林北一眼,低头继续做活:“揹架。我们这儿山多,运输不方便,都用揹架把东西从山上运下来。”
显然他认出了林北是大家口中的外省旅游团成员,所以才跟林北解释揹架的用途。
当地人往小林场运枸杞、腊货,就用到了揹架,林北没想到揹架是这样做出来的。
林北试了一下揹架,把揹架从肩上摘下来,问:“你这儿有多少做好的揹架?”
“10个。”老板伸出三根手指头,“我阿爸做的揹架,客人已经用了三代,我阿爸年纪大了,已经不做活了,我开始做揹架,客人从我这儿买的揹架,已经传到第二代了。”
这就是薪火相传。
一股暖流流过林北四肢百骸,他从兜里掏钱:“老板,我买十个揹架,你傍晚把揹架送到招待所。”
“要得。”老板拿钱,又给林北找了钱,林北一行人离开,他跑到邮局让工作人员帮他看一下钱的真伪。这张五十元大团结在所有工作人员手里传了一遍,所有工作人员说钱是真的,老板拿着钱跑回家,让他阿爸摸了摸来自南方的钱,从墙上取下全家福,把相框拆下来,把钱放照片后面,装好相框,把相框挂墙上。
林北在镇上发现了几个做揹架的手艺人,从他们手里买了几十个揹架。
林北来到九襄镇人民(正攵)(广付)办事处,在门口徘徊许久,才走进去,林北掏出介绍信递给办事员。
九襄来了一个外省旅游团,办事处工作人员听到旅游团在镇上观光古建筑,别人告诉他们,他们消息落后了,旅游团去看樱花去了,转头有人又告诉他们,旅游团去果园吃柑子了,刚刚到办事处办事的人跟他们说旅游团在镇上闲逛。
拿到介绍信的工作人员想这回他的消息应该没有落后,他这样想着,扫一眼介绍信,问:“你在镇上遇到什么麻烦?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需要背篼,越多越好,想请你们出面,帮我收背篼。”林北说。
工作人员:“……”
他错过什么消息了吗?怎么听不懂眼前男人说的话。
“我昨天去果园吃柑子,惊奇发现柑子比我们那儿的橘子口感好,我打算弄一批柑子运回南方,让南方人民尝一尝西南的水果。”林北叹气,“柑子怕挤压,为了减少柑子损坏量,我打算用背篼装柑子,把背篼装货列上,用木板把背篼隔开。”
“啊!”工作人员惊讶叫出声。
来办事的人和工作人员聚了过来。
林北不好意思说:“我在这儿人生地不熟,收不到多少背篼,我也是没其他办法,才过来找你们帮忙。”
第196章 196
让办事处工作人员知道他突发奇想想干这件事, 已经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林北的声音戛然而止,不再围绕背篼这个话题深入说下去,把正在考虑要不要帮林北忙的工作人员的胃口吊的不上不下, 实在难受, 难免对林北生出了些埋怨。
这时林北邀请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到汉源县吃饭, 大家又觉得林北实在太客气了,对林北升起了些好感。
下午四点, 大巴车拉走了林北和办事处工作人员。
胡翔寸步不离跟着林北, 肯定也上了这辆大巴车。
邱文嘉、齐秋也上了这辆大巴车, 林北默认他俩同行。
大巴车到了汉源,停在汉源最大的大饭店门口。
一般人消费不起的大饭店门口停了一辆大巴车, 路过的行人瞥一眼就知道这是旅游团包的车, 车里空无一人,他们心里有很多猜测, 视线忍不住往大饭店方向瞟,试图窥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