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民握紧话筒, 放轻呼吸, 结果听到林北说ganzi, 是甘蔗吗?还是什么?黄益民下意识说:“什么?”
“枇杷呢?你吃过吗?”林北又问。
“吃过。”黄益民有一本相册,里面珍藏他的童年, 有一张他被爷爷抱着站在枇杷树下的照片, 那时他应该处在蹒跚学步时期, 他应该是吃过枇杷的。
“我弄柑子、枇杷回去给你吃。”林北笑着说。
黄益民也笑出声,不过他没忘了林北回避他的问题, 他又问了一遍:“你还没跟我说你在那里出什么事了。”
“我要去九襄吃柑子, 到石棉县寻找枇杷,到泸定县看泸定桥, 包了两辆大巴车。如果路上车子抛锚了,我想着你那边等不到我的电话, 能及时找人寻找我们。”林北避重就轻说。
黄益民蹙眉, 本能的开口阻止林北坐大巴车去三个地方。林北说:“我们马上去九襄,预计晚上八九点到,我明天早晨打电话给你。”
林北不给黄益民开口的机会, 挂断了电话,付了钱,他转身离开。
林北回到饭店,大家吃好了饭, 聚集在饭店外边。
林北让大家上车, 自己到饭店打包了饭,端着饭盒上第二辆车, 问冯援朝:“人没少吧?”
“没,都到齐了。”冯援朝回答道。
林北下了车,上了前面那辆车,他扫视一圈,问:“大家左右有没有少人?”
大家挥动旗帜,笑容灿烂道:“没少人。”
邱文嘉、齐秋二人没有反应。
林北数了一下人头,确认没少人,他让阿滨开车。
林北靠窗坐,打开车窗吃饭。出了小林场,路况开始变差,林北关上窗户,盖上饭盒,把铝饭盒装包里,拿出一个本子,在行程表上记录:1984年3月6日,下午13:33,2辆车上共79人,人员齐。
林北在旅行团名单上补了龚雯语、阿杰、邱文嘉、齐秋的名字。
车开到半道上,一个妇女背着孩子跑到路中央拦车,似乎有急事想要乘车。
林北站起来,走到车门边,观察路两侧情况。附近没有房子,周围灌木丛生,极易藏人,林北让阿滨不要减速,阿滨照做。
大巴车离背着孩子的妇女还有6米,背着孩子的妇女看出大巴车没有减速的打算,快速闪到路边。
背着孩子的妇女朝后面的车挥手。许树记得林北昨晚说的话,克制住靠路边停车载人的冲动,车从背着孩子的妇女身边飞驰而过。
大巴车消失在这条路上,一群拿着锄头、铁锹、棍棒的村民从灌木丛里钻出来,大骂那群人。
大巴车驶入陡峭的山路地段,大家看车窗外,立刻感到眩晕。
阿滨没走过这条路,不知道下一个拐弯是什么路况,他开的十分小心,许树也拉开了和前面大巴车的距离。
大家的心随之提到嗓子眼,不敢发出声响,也不敢动,生怕影响司机开车。
在天黑之前,他们走到相对平坦的山路路段。
车前的两个大灯破开黑夜,呼啸着向前行驶。
到了汉源,林北决定在汉源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去九襄。
大巴车停在招待所边上,林北先办理了入住手续,让大家把行李放房间里,然后带大家去吃饭。
坐了一天车,大家已经十分疲倦了,大家都没有心情说话,匆匆吃了饭,回到招待所睡觉。
到了西南,林北早晨习惯推开窗户观察街道,汉源是“南丝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整条街道和他想象中的样子有很大出入。
林北被楼下的喧闹吸引,低头,便看到一群人围着大巴车议论。
旅游团成员陆陆续续起床,到楼下洗漱,先洗漱好的人穿戴整齐,拿着行李到招待所门口集合。
胡翔拿着洗漱用品进屋,林北拿着洗漱用品下楼。
林北他们住的是汉源县人民(正攵)(广付)招待所,居住条件非常好。林北从门口经过,听到门外的旅游团成员兴高采烈说他们这辈子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昨天晚上蔫了的孩子叽叽喳喳和同行的孩子说话,看来孩子们昨晚休息的非常好。
林北吐掉漱口水,拿着洗漱用品上楼。没过多久,他和胡翔下楼,林北把行李放柜台上,找招待员办理退房手续,又借用招待所电话打回厂里,向黄益民报平安。
林北挂了电话,递给招待员话费。
旅游团成员纷纷上了大巴车,看样子他们打算直接走,招待员接了钱,忍不住问:“这就要走了,怎么不在汉源待几天?”
“我们计划去九襄,等返程路过汉源,在汉源待两天。”林北说。
“你怎么这个时候去九襄,晚半个月去,还能领略到满山梨花欢迎你们进城的盛景,这是茶马古道上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和季节。”招待员想了想,给林北提了一个醒,“你下次挑好月份去九襄,五月份去,能吃到枇杷、樱桃,七月份去,正值花椒采摘季节,九月份去,能尝到金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