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她点了点头,快步离开。
香奈儿的服务员推着小车,一车车将东西送到张帆的车上,要不是车子足够大,差点都装不下。
装完货,目送着她的车子离开,几个男服务员不由得感慨:“这真正的有钱人就是低调,客气还有礼貌,跟那个什么王小姐一比,啧,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扫完货回来,就见姜宇已经出院,跟钱小柔正好下车。
“做什么去了?”姜母在门口看见张帆,随口问了一声。
“买了些衣服!”张帆有些尴尬的笑笑,这一车衣服和鞋子,花了差不多五百多万,姜母要是知道,会不会觉得她败家?
“嗯,你是得买点儿衣服。”姜母瞟了一眼,却是笑了:“买一堆烂大街的衣服,穿出去跟人撞了衫,你觉得自己胜算有多少?”
张帆的心哗一下,凉得透透的。
钱小柔无比同情的看着她:“没事的,这些也不算烂大街,好像还有限量款,是不是啊?”
她这样说,张帆心里稍微好过了一些。大不了,去老宅时,全部穿限量款就好了。
她想得很好,可真到了老宅,就会明白姜母说的烂大街是什么意思了。
晚一点儿的时候,姜父和姜奇也回来了。一家人简单的吃过午饭,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张帆原本以为只用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却没想到姜家包了一整架客机。
她以为只有他们一家,却没想到,整架飞机,全坐满了。过来一个人,都会跟他们打招呼,张帆笑得脸都要僵掉了。
什么叔、伯、婶子,一两百人,姜母竟然全都认识。
张帆就像是过年时,被带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孩儿,姜母介绍一个,她就应和一声,堆着脸笑。
打完招呼后,一个人也没记住。
好不容易打完招呼,她整个人都是懵的。看着她的呆样子,姜奇偷笑:“还好你以后不是当家主母,否则就你这个样子,亲戚都认不全。”
“嗯!”张帆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太可怕了,你千万不能做家主,否则我怕我也会逃。”
第129章 新与老
飞机往南,飞了约一个多小时,姜家人被一辆辆大巴车,接到一座半岛。
张帆他们一家子,没有坐大巴,姜母安排了自己的车子。
姜家的老宅,占据着整座半岛,一面环山,一面临水,风水极好。
车子一路前行,路过一处牌坊时,张帆还以为到了什么旅游区。以牌坊为界,后面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
从牌坊开始,车子又开了约十多分钟,才终于停下。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村落,民居围绕之中,一座仿佛古代宫殿的建筑,耸立在正中间。
建筑大门的金色牌匾上,写着“姜氏总祠”。
所谓的姜家老宅,不是一座房子,而是一座村子。
姜家每年要举行五次祭祖,清明是家祭,以家庭为单位,自行祭扫。中元节是小祭,主要活动是烧纸钱和放天灯。冬至是大祭,祭祖活动更为盛大。春节也是大祭,活动仪式更多。还有一次,是先祖忌日。
可是随着岁月流逝,人口太多,一年五次祭祀明显不现实。年尾的时候,又正是各家各户正忙碌的时候,把人叫回来参加祭祖,也不够人性。
于是每三年一次,中元节的时候,会举行一次全族性的祭祀大典。其余的时候,则由姜家嫡系代劳。
旁系末枝,一家派一个男丁代表就可以。嫡系必须全员到场,当然小妾和外室,不能来,庶子可来,庶女不能来。
姜奇如果不接任家主的话,下一次的祭祀,张帆可能就不用来了。
姜父姜母打头,姜宇跟钱小柔并肩跟在后面,姜奇牵着张帆跟在最后,一行六人,行至宗祠东边一里处。
这里是一座苏式庭院,朱红的门匾上,金漆书写着古朴的“姜宅”二字。
大门处,有穿着老式布褂的老管家上前迎接。
沿着回廊,穿过一道道拱门,终于到了姜家的正厅。姜奇的爷爷和奶奶,如同旧社会的老爷太太一样,坐在高位,等待着他们的拜见。
姜爷爷一身中山立领,款式和质地都非常好,抛开一身古旧的气质不说,他看上去,年纪最多不过六十岁的样子。
姜奶奶穿着绛紫色的金丝绒旗袍,身段苗条。除了头发有些花白,脸上竟然没有太多的皱纹,看上去跟一般四五十岁的女人差不多。
见他们一行六人进了大厅,老夫妻脸上没有任何喜色,反而有些嫌弃。
管家递来了蒲团,放在六人面前,看得张帆一脸的诧异。
竟然是要跪拜!
她有些小抵触,但是入乡随俗,规矩如此,那就只能按规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