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的的祖先秦献公因废除人殉而得到周天子的赞赏,同时也因这个举动让大秦乃至中原的精英不为野蛮的制度而退避三舍,宁可去小国做大夫,也不想为秦国的上卿。
秦汉时没合葬的概念,即使是皇后也得另起墓穴。赵高虽是章台的宦官,但好歹有车府令的正经职位,所以若为君王殉葬,那肯定得惊动前朝。而一旦有秦皇让臣子殉葬的谣言传出,即使是对赵高抱有恶意的兵家儒家也不会让赵高殉主。
始皇是个唯我独尊的人。但再强权的皇帝也有自己的对外人设,不可能把滔天的民意、臣意当成放屁。
“朕刚搬进章台宫时就因你是众仆里最知法善辩的人而选你来做朕的小臣……”始皇的心思一向难定,但肯定是暂时放过了赵高:“如今看来,朕的眼光确实不错。”
赵高终于松了口气,但又很快揪紧了心脏。
“天幕的话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朕若是把胡亥处死,那便是由天幕左右的无能之君,不慈之父。”
冷静下来的始皇意识到胡亥与胡姬都不能死。至少不能让民间以为他们是因天幕的所言而被君处死,否则他在臣民心里的权威性会大打折扣,从而使君权让渡于未知的神权:“另外,胡姬也暂时别杀,把她送到兴乐宫给华阳太后侍疾,由太后延期处理。”
“诺。”
第439章 番外(四十一)
赵高离开章台宫时踉跄了下,差点从高高的台阶上一路滚下。背后的汗水让裘衣黏在寒毛倒数的肌理上,令赵高不仅深切体会到来自北风的大嘴巴子,更是被蘸盐水的北风鞭子抽得开始神智不清。
“车府令阁下。“匆匆进宫的李斯十分意外赵高居然全须全尾地离开章台。不仅是始皇怀疑胡亥的上位与赵高有关,李斯这个历史上与赵高狼狈为奸的秦相也是怀疑赵高主导了对扶苏的阴谋,导致大秦二代而衰败。即便始皇用郡县制与职业官僚来顶替咸阳的官位世袭,但现代都有和官位上地域帮派来实现另类的宗法复苏,大秦这个还未摆脱卿位世袭的新生帝国又怎么可能完全清理朝堂上的秦派、楚派、魏派、齐派……
更糟糕的是前朝后宫息息相关。
以始皇为例。他的生母赵姬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的记载是“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而在其它文献里的记载是赵国的豪商之女,因家道中落而被卖给吕不韦做妾。可无论是哪种记载,能在异人逃离赵国后还护住儿子的女人肯定有点人脉。而等她们回到秦国后,以吕不韦为首的赵人也是最先向嬴政抛出橄榄枝。哪怕嬴政痛恨赵国也无法去否认他在没有根基时倾向选择赵地的近臣。
所以不是楚女、齐女靠血统居于胡姬之上,而是楚人、齐人在咸阳形成的利益集团使得她们获得更多后宫资源,然后将这份资源转给想要谋权夺位的子女。
如果这是汉武帝后期或是唐太宗时候,明成祖时,朝内或许会有支持胡姬母子的胡人大臣。
可是秦国最近胡人的燕人也与北戎断了数代联系,西北的义渠更是已经彻底秦化,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血统上,都与北狄联系不大。
“陛下未宣李相入宫,所以您是……”赵高与李斯见礼后委婉问道。
李斯指指天上的大屏,嘴角的笑意并未延申到冰冷的眼里:“本相只要还没断气,就得爬到章台询问陛下的建议。”
“李相还是爱开玩笑。”赵高忍住后退的欲望,离开后将李斯列入警戒名单。
天幕的演讲还在继续,同时也向始皇透露了更多信息。
弹幕:【不是聊皇室父子吗?怎么聊到制度上了。】
弹幕:【跑题了,跑题了。今天不是比较轻松的父子OR父女话题吗?我想听正经的历史讲解就该去看教授的课或正经史书,哪会来找博主唠嗑。】
【好吧好吧!我们把话拉回正轨。我记得在国内最大的历史论坛上有这么个投票——“如果你能穿越秦汉,你会选择当哪个皇帝的儿女”。其中刘瑞以百分之六十五的得票高居榜首,政哥的得分不仅次于孝仁和文帝,甚至不如摆烂的孝肃。】
弹幕:【合着你们只是嘴上想做政哥的子女啊!这是什么口腔爱政。】
弹幕:【政哥诚可贵,舒适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滑稽.JPG)。】
弹幕:【给刘瑞当儿女只要不坏事,不去参与政治斗争多半是能舒服到老。无论是孝仁这个姐姐还是孝仁的继承者都很靠谱,而且还十分长寿,突出一个稳稳的幸福。】
弹幕:【孝仁同理。况且那是地大物博,可以躲到新长安或新洛阳来避开中原的朝代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