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追捧游侠之气的青年不喜妇人在此唉声叹气,跺脚在那儿大声喝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因私情而至国家于不顾……”
【除了吕雉,刘邦对打天下的功臣也是防备之至,尤其是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的最大功臣。丞相萧何自污保身,谋圣张良急流勇退,而兵仙韩信则是死于吕雉和萧何之手。】
“欸?”因为蓄意谋反而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在囚禁他的宅邸里看刘邦的笑话,结果最后吃瓜吃到自己头上:“恶妇岂敢!”
气上头的韩信一脚踢翻面前的矮桌,但是看到吕雉的名字后还跟着萧何时,他又像个按下开关的傻瓜般气短一截:“不,不会是我又干傻事了吧!”
不然萧何也不会与吕雉联手做掉他。
【针对韩信的死,后世有两种猜测。一种是刘邦没有留异姓王的打算,所以翦除异姓王后便与天下立了白马之盟,而这也是吕雉死后,宗室功臣对吕家发起大清洗的有利借口。】
“大清洗?”观幕的吕家人心肝儿一颤,就是傻子也能听出这里头的不妙。
【还有一种说法是刘邦为了震慑宗室而把韩信留在关中之地。】天幕列出刘邦死后的刘氏宗亲打了几次内战,调侃道:【到底是姓刘的了解姓刘的。后世猜测刘邦若立刘如意为储,除了要把皇后母子赶尽杀绝外,还要给刘如意留下汉初三杰与宗室形成制衡之势。】
“制衡?”听着后人分析自己的做事动机,刘邦也是新鲜地紧:“这倒是个有趣的说法。”也像是他会做出的事。
对于韩信,刘邦是老父亲般的恨铁不成钢,同时好奇未来的自己为何会让吕雉萧何联手诛杀白起之后的第一名将。
要知道韩信改封楚王后可是真有谋反之意。当初包括周勃在内的众将都提议发兵诛杀韩信,可刘邦只是沉默不语,然后采纳陈平的建议,去楚国见韩信时将他拿下。
谋反之罪当夷三族,可刘邦只是削去韩信的王号,改封他为淮阴侯后囚于关中。
除了刘氏宗亲,也就是只有汉初三杰和刘邦异父异母的好兄弟卢绾能得此待遇,所以刘邦非常好奇未来的韩信到底干什么,最后落得这般下场。
【刘邦的设计从逻辑上来说没啥问题,但是当上皇帝的他和以前一样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压根不管萧何张良是否愿为刘如意的登基做出牺牲。】
“……”观幕的萧何忍不住叹了口气,而云游四海的张良则是甩着鱼竿,冷声道:“宗室有两条命,可勋贵只有一条。”
【宗室若败,撑死了也就坐罪自杀,其子还能继承王位。可与宗室形成制衡之势的三杰只要败了一次,便是秦之李斯,三族皆亡。】
【刘邦以为他的安排能让萧何韩信成为“伊尹第二”,可萧何觉得刘邦这是要他全家去死。】
刘邦:“……”
【顺带一提,后世出土的《竹书纪年》里推测伊尹是被太甲所杀。】
“胡说。”观看天幕的学者激动道:“伊尹乃一代名相,怎可是太甲所杀。况且太甲若杀伊尹,其孙怎会重用伊尹的儿子。”
【为着全族不必成为刘氏宗室的心腹大患,萧何投了吕雉,开始为刘盈的上位出谋划策。】
【事实证明,萧何的选择是正确的。】
【纵观西汉四百年,无一位摄政得以善终。】
【萧何若不选择吕雉,让吕家和宗室打擂台,估计会步周勃的下场,在得罪宗室后又飘得以为自己才是大汉的皇帝,最后被下了诏狱,差点玩完。】
“什么?”原本看同僚好戏的周勃吓得和韩信一样踢了面前的小桌。
#我家的房子怎么也塌了!
第340章 番外(四)
周勃的上位虽在刘邦的意料之中,但是他能成为权臣的反面教材也是刘邦未料到的:“蚕小子(周勃的诨名)打仗还行,但要是论起尧舜之事……”
刘邦的右手食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拱到胸口线的膝盖,像是在位周家的未来敲响丧钟:“别说是与曹参陈平掰掰手腕,就算是让张苍那个呆子上来,也一定比周勃合适。”甚至让同是呆兵的灌婴上来,也不会像周勃那样,成为被天幕点名的反面教材。
“十几年前的蚕小子勤快老实,谦卑有礼,是个值得托付大事的人。”刘邦很少看走眼过,所以仅凭天幕透露的只言片语,他便可以窥见一个“大器晚成”的开国功臣踩上一条伪装成康庄大道的罂粟路,然后在极度的诱惑下流干家族的最后一滴血。
硬要比喻的话,周勃是懂分寸的迷你韩信,但又不像灌婴那样见好就收,懂得不去沾染自己握不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