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穆儿是无子的嫔妃,与皇帝的利益绑定仅次于薄太后,而且还没兄弟叔侄过来碍眼。
负责少府工匠调动与军资调动的石奋似乎已经想到什么,不免向傻眼的窦婴丢去一个同情的眼神。
可怜哪!
被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
既是不能公开的要事,那窦婴也不能主动去问,所以这一切的一起都只能是窦婴惹出的乌龙。
一场包含遗诏和对皇帝无端指控的乌龙。
“说了这么多,也该收拾这场闹剧了。”刘瑞对李三说道:“宣廷尉与未央卫尉觐见。”
“诺。”李三低头离开后刘瑞也放过在这儿充当背景的石奋,安排马车送其回家。
“廷尉来前咱们也能好好聊聊。”刘瑞邀请章武侯与窦彭祖出去走走,却把惹出这等乱子的窦婴留在宣室,等着廷尉过来拿人。
廷尉赵禹可是晁错一手提拔的,其出世风格与酷吏一般无二。
窦婴落到他的手里怕是难以善终。
不过对现在的窦家而言,即便是尽全家之力也保不住窦婴的性命——正如当年的薄姬无法保住亲弟弟的性命。
“朕不喜欢说废话,更不喜欢与聪明的蠢货说废话。”走出宣室的刘瑞居然感到如释重负。
当然,和他相比,窦家的两位真真正正的松了口气。
因为他们知道,皇帝还愿私下聊天就说明此事还有余地。
只是除了窦婴的命,他们还要付出什么,那就只有眼前的皇帝知道。
“诏书的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心里有数,你们的心里也有数。”刘瑞突然叹了口气,不知是假情假意还是真的为此头疼:“所以朕说魏其侯想效仿贾谊,但却比贾谊更鲁莽,更傲慢。”
“以至于让窦家替他分担后果。”
第266章
贾谊……一个因《过秦论》和李商隐的《贾生》而被后世熟知的传奇男子;一个因削藩之策而被晁错推崇乃至全盘COPY的儒家子弟。
在外人看来,贾谊集齐了有志之士的所有悲剧面,几乎称得上美惨的代表——才华横溢,少年排名,受到排挤,郁郁而终。
但从刘瑞的角度来看,贾谊的早逝真的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你得想想贾谊提出削藩和《谏铸钱疏》是什么时候。是文帝登基不过两三年,朝中还有周勃灌婴陈平等诛吕的功臣把持朝政,朝外还有齐王七系和淮南王,赵王在虎视眈眈着文帝的位子。甚至齐王七系为了表达被溜而驻兵灞上,美其名曰是怕杀了少帝的关中勋贵再来一次杀帝废帝的操作,所以他们要保护叔叔,避免再有吕氏之祸。
面对这种相当炸裂的情况,文帝表示:说得好,但不许再说。
于是贾谊便去了梁国,于文帝十二年英年早逝。
如果说贾谊的死亡是在错误的时间提了正确的建议,那么晁错就是在不对不错的时间以错误的方式提了个正确的意见。
而到晁错这儿……
“朕还想着如何应对快要回宫的太皇太后呢!”刘瑞在水榭那儿稍作休息,示意宫卫留下便于三人谈话的空间:“结果不必朕来引导,魏其侯就挖好坑死全家的大坑。”
刘瑞见窦家叔侄都未坐下,于是拍拍身边的空位,好心说道:“来来来,咱们一家人坐下说话。”
谁料二人对视一眼,最后皆是苦笑拜道:“罪臣哪敢自认亲戚,还望陛下……”
“朕不想说第二遍。”刘瑞的耐心已在窦婴身上消耗殆尽:给朕坐下。”
“……诺。“
章武侯与窦彭祖一左一右地坐到刘瑞身边,但也不敢靠的太近,简直比家宴上的晚辈还要拘谨——即便他们都是刘瑞的长辈。
“开始前,朕想问你们一件事。”
“请陛下直说。”
“你们是想在太皇太后赶到前与朕达成协议,还是想在太皇太后赶到后一起商量后续安排?”
因为中间隔着刘瑞,所以章武侯和窦彭祖也没法进行眼神交流,只能由年长的章武侯小心翼翼地踢回皮球:“陛下更乐意以哪种方式商量此事?”
“朕都行。”刘瑞目光一直看前,导致窦家的二人无法看清他的脸:“难不成太皇太后不来,这事儿就不用解决了?”
“亦或是说……”
“太皇太后不来有不来的好处,来了有来了好处。”
“只是这好处至于窦家是福是祸,还得你们自己判断。”
话到最后,刘瑞的笑容消失的无影无踪,声音冰冷道:“不过希望你们能记住一点。”
“朕会记得现在发生的一切,并且感谢舅公表舅的深明大义。”
这是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章武侯和窦彭祖当然考虑过借太皇太后的威压脱罪,但是想到太皇太后的年纪,薄姬与文帝在处死薄昭上的较量,他们又放下那丝外戚的侥幸,最后由接管窦家,还要与皇帝相处小半生的窦彭祖开口回道:“晚辈惹出的糟心事又岂能让太皇太后为之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