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442)

作者:六月飞熊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为此,这些人才不远千里地赶来关中,然后与许久未见乃至素未谋面的死对头们打个狗血淋头。

如果太子真的停下太学府的建设工程……

嘶!依照汉家皇帝对匈奴的念念不忘,这事怕是彻底凉了。

所以不能让殿下乃至陛下打退堂鼓啊!

彼时觉得大汉得用两三代才解决匈奴的诸子百家立刻表示不就是捐古籍嘛!我捐,我捐。

目的达到的刘瑞又规定了哪些书是列入指标的,哪些书是不算在内的。

而等学府开始动土时,不仅是太史府的书籍翻了五倍,原先设计的盟府(图书馆)也要重新设计,并且得召更多的人保护这些无比珍贵的精神遗产。

后期因为政务繁忙,无论是刘瑞还是刘启都没心思过来看看工程进度,甚至将其下放给各大学派自己完成。

没办法,皇帝愿意建个围墙划块地都算给面子的了。

他们老刘家的棺材本是给后代打匈奴的。

由此可见,刘启对刘瑞是真的不错。

当初刘瑞要去巴蜀制盐,刘启二话没说就给儿子批了两万金。

面对这群上一秒还吵得不可开交,下一秒就彻底傻眼的读书人,刘瑞也是眉头一皱,难以置信道:“你们真以为是孤一个人出钱呐?”

不会吧!不会吧!

不会真有人花别人的钱而不心疼吧!

刘瑞的眼神意思明显得连三岁小孩都能看懂,那些自诩清流人物的诸子百家也不好多说,只得回去开会讨论,问问谁能资助一下,或是家里有手艺的能不能来帮衬一下,别让他们两眼一黑地开始搬砖啊!

所以你知道高高在上的黄老家和法家为何同意收工农之子吗?

这就是原因之一。

刘瑞想着省时省力和借机探探诸子百家的深浅,结果……

“陛下,您……是否要请太学府祭酒过来问问情况?”李三极少见到刘瑞如此失态,毕竟以西汉的技术,搞个三层楼就已经厉害的无以复加了,基本是阳城延那种未央宫的设计师才敢接手高楼设计。

汉代的建筑工艺突破三层还是在东汉的中后期。

刘瑞这种见惯高楼的穿越者倒好,李三这种古人才叫难以置信:“直达云霄也不过如此吧!”

来之前有围墙和树叶遮挡,加上此处地势不平,所以不知到底几层。

现在看来……

“藏拙是吧!”刘瑞瞧着吭哧作业的墨者们,意味深长道:“朕要找巨子聊聊。”

问问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才流落在外。

借着墨者工坊的便利又藏了多少绝学。

第241章

皇帝来了,太学宫的项目负责人怎么也得过来过来拜见。

自梧侯阳城延后,西汉的少府令就再无可以设计工程的人。

不同于后世熟悉的汉初英雄,有哲匠之称的阳城延是高后所封的关内侯,虽说在开国功臣里排76位,但是这开国功臣的含金量不足,所以在政坛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众人也只当他是老实画图的土木人。

作为从项羽的屠刀下逃过一劫的秦国工匠,阳城延在高后时就看清国内的未来走向,靠着与萧何的关系急流勇退,从而躲过文景两帝时的各大清洗。

不过阳城家族的人从关中离开后,他们的影响力并未消散,而是随着各大工程的兴起被反复提起,直至有了“无阳城而无少府的美誉”。

对此刘瑞不信前几任少府乃至文景两帝毫无察觉。但是就像老话常谈的那样,人人都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尤其是像阳城延那样专门去搞大工程的高技术人才,没个十几二十年想学会他的手艺?做梦咧!

这也是刘启能容忍墨家的理由之一。

工程这种容易做手脚的东西,怎么能让阳城家世袭似的偷偷负责所有工程?

故在墨家站稳脚跟后,来事儿的少府令石奋没有像前几任那样请教阳城家的人,而是让墨者工坊的人担任顾问。

这一决策虽未影响关中格局,但却让千里之外的阳城家坐立难安,随即派遣子孙回来,看看新君要搞什么。

“见过陛下。”负责太学宫建设的卜式匆匆赶到后向刘瑞行了一礼,身边还跟着一个小麦肤色的年轻人,此刻正忐忑不安地看着刘瑞,琢磨着要如何解释眼前的庞然大物。

“这是少府请来的墨家学士。”卜式将身后的年轻人介绍给刘瑞。此人虽有不安之色,但也表现得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见过陛下。”

学士源于周代,本指普通学生,直至魏晋时才被设为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文职。后人对于学士的印象大都来源于明中期后。

明成祖至明宣宗时,学士还是皇帝的人肉审查器,但是到土木堡战神后,皇帝就是学士们的人肉印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