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宽作为一个偏科生并不擅长同门喜好的“书”,反而对“数”里最冷门的天文学很感兴趣。
更幸运的是,在场的博士里就有一个阴阳家的博士,瞧着倪宽的眼神那是欣喜中带了丝遗憾——这么好的苗子,怎么就成学儒的榆木脑袋了呢?”
“有意思,真有意思。”刘瑞听得身体前倾,满脸笑容:“居然还有这等人物。”
那些听着脑袋发晕的之乎者也让刘瑞已是烦不胜烦——他有自己的道理,夜深人静时也喜欢静静地思考哲学,但不喜欢有人借此把念头强加于自己身上。
若是孔孟庄老墨那样的圣人跟他谈这些,他兴许会听几分,但眼前的这些……
刘瑞换了个坐姿,眼里闪过一丝不屑。
啧!
攻击力还没三天两头地来找茬的老学究强。
要说刘瑞也是自食恶果。
太学的博士在质量上本就是参差不齐,差距虽没大到诺贝尔获得者和网络砖家的地步,但也挺令人一言难尽的。
老实说,刘瑞不是个喜欢学习的人。
奈何这鸟不拉屎的古代连书都少得可怜,愣是把刘瑞一个不喜欢学习的都逼的开始看看咀嚼古文。同时因为上辈子的缘故,他对理工科人才永远存在着谜之滤镜。
没办法,正如莫言所说的那般“假如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奖,你看我低调不低调”。
说到理科,刘瑞在他已经模糊的上辈子记忆里还曾与位秦皇汉武的梦女聊过如何攻略二者的问题。
当时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荒谬的刘瑞沉思了会儿,居然给了个不算敷衍的答案:“如果你能手搓核弹……算了,这个难度系数太高了。如果你在秦汉的狗屎条件下搓出一把缺点一堆的转镗枪,然后还能源源不断地开发近代武器。别说是当大秦或大汉的皇后,你就是让秦始皇带你泰山封禅,汉武帝向你当众表白都没有问题。”
“你何止是皇帝的挚爱啊!”
“你简直是大秦或大汉的心头肉。”
“你咳嗽一声,太医院就要担心自己是不是快要玩完。”
“你想吃山珍海味(其实并不好吃),全国的郡县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你搞来。”
“什么六国的美人,阿娇子夫,那都不是你的对手,甚至你说她们是你的对手都会让对方感到匪夷所思。”
“宫里别说是有人害你,就是稍微惹你不满都要担心自己会不会遭了大罪。”
“当然,如果你要是能解决他们的长生需求,就算要一生一世一双也没问题。”
第237章
如果说贾谊是自晁错前最明亮的新星,那么在今日之后,倪宽——这个授于欧阳生,但却擅长阴阳学说的儒家子弟一鸣惊人,在辩论的擂台上连赢七场,最后得了“七胜郎君”的称号。
更可怕的是,倪宽最后不是败下的,而是天色已晚,排队的人里无人上前挑战此人,所以他便自己下台,向在场的人拱手拜道:“辩古论今无深浅,小子在此谢各位不啬赐教。”
这本是句很那啥的话,但是由风度翩翩的倪宽说出,竟有几分谦卑的味道。况且倪宽先拜博士,再拜同行。如若掐下动作和话语的时差,这“不吝赐教”的也是发表意见的诸位博士,所以那些落败的,不敢上台的同行也能自我安慰下。
嗯!
迅哥儿真是最了解国人的人。
阿Q精神,永不落败。
“倒是个可用之人。”实干精神拉满的张汤对倪宽的好感度不错,但是一听对方学的是《欧阳尚书》,他的脑子又开始嗡嗡地发疼。
儒家这个奇妙的学派如果不是自身够硬,兴许会成诸子百家里的大魏国。
历代魏王:没人比我更懂资敌。
硬要说儒家里哪派能与法家合拍,估计只有提供两个法家大牛的荀子派会稳坐第一。
要说这荀子也是极有意思。后世常说韩非李斯是骗学,唯有张苍是老实人。
笑话,荀子是谁?儒家后圣,稷下学宫最出名的祭酒(校长)。
这么一个游历诸国,说出“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的人能看不出韩非李斯的小九九?
更别提荀子的主张就是“性本恶,礼法并施,人定胜天”。无愧于集百家之大成者的评价。
所以李斯拜师荀子既有借儒皮脱颖而出的念头,又有荀子的理念与他贴近,而且能为他的仕途提供帮助。
是以荀子儒与法家的关系一直不错。
但这并不妨碍荀子儒习惯性地喷他们,然后把李斯这个差点挤入名相榜的陨石巨坑甩到法家头上,表示他们荀子儒还是很可靠的,所以李斯全是法家的错。
还在洗锅的法家:6。
因为二楼坐的都是实权人物,所以跟张汤一起过来开眼的宋子侯之子许十六体验了把拼桌的“快乐”,被郦家的某位公子挤成肉饼,但又不好当众耍些少爷脾气——毕竟他的姨父就坐在一起。而且人家同样是祖宗跟高祖入关,并且阿父官至九卿,握着富家子弟的升迁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