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能和信乡公主一起来的刘越也不好对付。
搞不好在隔开他们的这段时间里,刘越就已套出了很多秘密。
“大冷天的,堂姐怎么浑身发抖啊!”信乡公主的声音温柔无比,但却让刘陵感到不寒而栗:“生于淮南国,又是父母的掌中宝……”
“堂姐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信乡公主的手指滑过刘陵的脖颈,貌似无意道:“你若什么都不做,父皇还会为着脸面而优待你。“
“你若让他下不了台,他便让你后悔一辈子。”
刘陵在这一刻确实是汗毛直竖,但是当着信乡公主的面,她还是强撑着笑道:“用对付政敌的手段对付一名翁主……这未免也太过分了吧!”
“有吗?可这在我们家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信乡公主奇怪道:“堂姐都敢来长安耍心眼了,总不能还如此天真吧!”
“如若咱家真那么仁慈,惠帝的几个儿子也不会被剁成肉泥。”
刘陵下意识地吞了口口水,眼珠左移地与信乡公主对上视线,然后被吓了一条。
“噗……堂姐的这点胆子给宫里可是要被活活吓死的。”不知为何,瞧着刘陵的反应,信乡公主突然理解自己那个成天琢磨着坏主意的十兄为何会喜欢吓人。
因为这种操控别人情绪的感觉真的很爽。
不过信乡公主玩闹归玩闹,还不至于在这个时候给刘陵吓出心病来。
下车的那个,刘陵的小腿软了下。
若不是信乡公主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只怕刘陵就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阿姐?”刘子建不知仅是一个车程的功夫,怎么刘陵就面容苍白,步履虚浮至此。于是下意识地看向与刘陵并排的信乡公主,但也没从容貌温婉的信乡公主那儿看出端倪。
兴许是水土不服加上要见太皇太后而太紧张了,所以才如此失态吧!
这么想着的刘子建跟在领路的大长秋后,忐忑不安地踏上了长信宫的台阶,准备面对汉家里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太皇太后薄姬。
即便这个九十多的老太已不在活跃于政坛,但是作为从秦始皇时期活到大汉中前期的女人,能在她面前耍心眼的不多,刘陵的那点子小心思根本瞒不过老太太的心眼。
“三四十年过去了,那个脾气急躁的刘小七……竟也有个如花似玉的孙女来见孤了。”头发花白的薄姬满眼慈爱地看着刘陵与刘子建向她行礼,招招手道:“这股子机灵劲儿倒是让孤想起淮南厉王还在高后宫里的模样。”
第170章
薄姬虽如寻常人家的老妪一般说了些刘陵大父的事,可是只要有点心眼的都能从薄姬的话语里听出一丝不妙的意味。
众所周知,刘邦的庶子里只有长子刘肥和第七子刘长被高后抚养过。诸吕之乱时,刘肥已经去世,动手的是跟高后没啥感情的齐系二代,所以刘肥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不坏。大汉建立前,他作为庶长子替刘邦干了不少实事,后期虽因席位的事与高后有点冲突,但也认怂地递了个台阶下,也算是皆大欢喜。
相较之下,刘长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不同于郦寄那个倒霉蛋因其父被周勃所抓而被周勃逼着从吕禄手里骗出虎符,然后落得个卖友求荣的千古骂名。
刘长杀审其食后将杀母之仇扣在高后头上就足以称得上没脑子有狼心狗肺。
西汉重孝道。
高后再怎么为后世所诟病,但是她本人在西汉时的风评好坏参半,即便是先帝一脉上位后也没有否认高后的正统性。所以在世人眼里,高后对于刘长有养育之恩。别人可以对吕禄吕产指指点点,但对高后还是保持了最基本的尊敬。
而刘长呢?
你说他有脑子吧!他也知道先帝上位后向其示好。
你说他没脑子吧!他递投名状的内容是捶杀审其食,然后把杀母之仇扣在高后头上。
且不谈他的生母赵姬原是张敖的小妾,高后作为张敖的丈母娘看女婿的小妾和高祖生的孩子肯定没有多少好感。就说将张敖一家下狱是高祖的决定,高祖不听赵姬在狱中的申诉,你把锅扣在高后和审食其身上做什么?更别提高后身前还待不薄。
如果说周勃等人先前不选刘长为帝是为了避免刘长给高后这个养母翻案,那么在刘长干出一系列的迷惑操作后,有点脑子的都不会支持刘长上位。
毕竟在孝道为上的西汉,看看王莽之后的操作,就能窥见刘长的投名状有多么令人窒息。
因祸得福的是,因为刘长的操作太令人窒息了,所以他要是不那么跳的话一定能善终。
可人菜瘾大就是刘长在中后期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