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的刘瑞听了刘启的发言,真的很想吐槽他说这话还记不记得自己用棋盘砸死吴太子刘贤的事,以及大父灭了诛吕的最大功臣——刘襄三兄弟的事。
不过在这种时候,无论心里抱着何种想法,脸上都要感动得涕泪交织,嘴里喊着皇上仁德,然后深深地跪下去。
刘启对宗亲们的反应非常满意,但是在总角耆老起身离开时,他的目光扫过前排的刘瑞,只见他端端正正地跪着,对刘启的命令视若无睹,并且在与刘启的目光对上后偷偷掐了下手臂上肉,泪水夺眶而出:“儿子恳请阿父和大父之灵谅小子的不孝,不能如了大父的苦心,阿父的命令。儿子虽在总角之列,但也知阿父为大父之子,儿子为阿父之子。阿父痛心,儿子也为无法承欢于大父膝下而痛心,更为阿父待儿子慈爱,可儿子难解阿父之悲痛而心酸。还请阿父全儿子的一片孝心,留儿子于此谢阿父与大父之慈爱。”
当着宗亲的面说了这么长的话,刘瑞紧张地差点搞混了阿父和大父的称谓,泪水更是越流越多,很有成为水龙头的趋势。
MD,既然大父走了,那就由穿越者的他来继承衣钵,扛起刘氏白莲派的演技。
作者有话说:
作者历史造诣肯定不是很深,搜集资料有限,还请各位嘴下留情。女穿男,平行世界带游戏系统,不要当作正史,不适的可以止损。
刘邦:我是猥琐发育派
刘盈:我是妈宝派
刘恒:我是白莲演技派
刘启:我是抽风派
刘瑞:我是抽象派
第2章
刘瑞说完便恭恭敬敬地伏地,掌心腻出的汗液让他与地板接触的那只手严重打滑,所以为着不出丑,只能让额头轻轻贴着放在上面的手背,保持一个让人腰酸的姿势。
嘶……
希望他练了一年的卷腹能在此刻发挥作用。
偌大的殡宫里,刘瑞的话正如投入湖中的细针,虽没让人呼吸一滞,脸色一凝,但也在王孙贵胄们的眼里炸出一个小小的漩涡。
尤其是与刘瑞挨得很近的刘荣。
身为刘启的长子,他曾是太子宫里最尊贵的皇孙,但是当薄细君有孕,先帝把牙牙学语的刘瑞抱去未央宫后,所有人都知道,刘荣这最尊贵的皇孙之位必须地拱手让人了。
立嫡立长。
世支不同。
即使刘瑞比他小了近十岁。
即使是薄细君从未获得丈夫的宠爱。
但嫡子就是嫡子。
让“嫡庶神教”狂喜的礼法或许庇护不了无子的皇后,但是庇护不造反的太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里,刘瑞排在诸子最前,哪怕是刘荣这个长子,也要与最小的弟弟保持半步之距。
对此,做了十二年无冕太孙的刘荣,以及把太子妃之位当成囊中之物的栗姬当然不满,甚至栗姬在薄细君怀孕时真的动过一尸两命的念头。
可那时的栗姬不过太子宫里的小小良娣,有薄姬这座大山在,她连太子的后院都没法掌控,更何况是伸手到薄姬的长信宫里。
要知道薄细君怀孕时,欣喜若狂的薄姬可是把孙媳妇接到长信宫亲自照顾,甚至在刘瑞被抱到未央宫前,他的衣食住行都是薄姬在打理,作为生母的薄细君也只是搭把手加给儿子做做衣裳。
而等刘瑞三岁时,栗姬想着这小子总得回来吧!结果先帝又横插一脚,让刘瑞住到未央宫的偏殿里亲自教导。
这可把栗姬气得半死。
瓜娃子刘瑞挂着嫡出的头衔就已经很难对付了,要是再让先帝亲自教导,那继承皇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哪怕是让刘启恶了刘瑞,为着“子不逆父”的孝道,只要刘瑞不作死,他们母子除非是让白帝现世,否则只能老实接受刘瑞上位。
正如昔日的高祖对待不类己的惠帝,除了给宠妾爱子安排后路,还有别的办法吗?
不过对于刘启的其她妃嫔和庶子而言,薄细君的怀孕和刘瑞的到来却是一件彻彻底底的喜事。因为刘启的九个庶子里,最大的三个都为栗姬所出,而且刘荣在兄弟中确实是矮子里的将军,这也造成了栗姬的嚣张跋扈。即便是有薄姬和窦皇后在上头镇着,她也敢让薄细君难堪。
太子妃都如此,在栗姬后接连生下皇子的程姬贾姬乃至小透明的唐姬就更不好过了。
一旦刘荣继承大统,栗姬成了太后,她们这群刘启的妃妾恐怕会是戚夫人第二。
甚至栗姬比吕后更不讲道理。
因为吕后处置戚夫人纯粹是因为戚夫人和刘如意找死,不仅动了易太子的念头,而且在惠帝登基后还不老实,所以才被吕后清算。而在戚夫人被贬永巷后,除了对吕后很不恭敬的赵子儿和管夫人被降了待遇,哪怕刘邦晚年最宠的唐山夫人都过得不错,足以见得吕后并非是杀戮成性,妒心极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