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树卖完了。咱俩出去逛逛,去吗?】
第19章 山野
再见面时,已是真正的秋季,两个人在清晨蒙蒙的雾气中走近彼此。
珠玉手腕上挎着一个竹编的小篮子,在两个人不知道要说什么话的时候,她从篮子里拿出一个毛渣渣的褐色小球,递到斯昭手里。
见他拿在手里,光看,不动,她明白过来,斯昭应该不知道这是什么。
她戴上厚手套,把小球放在两手手心,使劲儿一压,小球被压开了,露出了里面淡黄色的生肉,有好几瓣儿呢。
自己吃一块,顺手再塞一块到斯昭嘴里,她做这事儿很是熟稔。分开的一周让两个人变得有一些生疏,但动作跟语言不一样,不用太多的思索,麻利地干活是她最擅长的事儿之一。
“怎么样?”他们坐在清晨的小院儿里,等着雾气散了,才好开车出去。
这是一种从来没吃过的食物,斯昭的表情很谨慎,让她觉得有点好笑,他咀嚼得很小心,像是怕中毒一样。
“挺脆的,口感清爽,水分很多,甘甜。”这是他经过亲身“验毒”后得出的评价。
“你猜这是什么呢?”
“外观看起来有点像松球,但肯定不是。”
“是生栗子啊。我们平时吃的都是剥掉外壳的熟栗子,你没有见过树上掉下来的,很正常。”
他们坐在一起闲聊一些小事,不提之前,不说之后,好像讨论生栗子吃起来更像水果还是坚果,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
“你想好今天去哪里了吗?”坐上那辆破旧的小车前,斯昭问她。
“想好了。我要去送送货,一家一家送栗子,送完后,车子开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停下,可以吗?”竹子编的大筐里装满了生栗子,堆满了车子的后备箱和后座。
斯昭哑然失笑:“合着你就是喊我来陪你开车啊?”
“是date啊,但是date和送货可以结合在一起嘛。”珠玉扭动钥匙,小车发动了起来,“合理地利用时间,一举两得,对吧?”
“而且,今天我要开很长一段路。如果有人陪我,我会很高兴。”她小声嘀咕道,这趟行程差不多要绕麓镇一整圈了。
栗子要送到十几家客人手里,是个大工程。
“好吧,我挺期待最后车会停在哪里,说不定会出界,停在隔壁省呢。”麓镇处在本省和邻省的交界处,有时候外出走远一些,会直接收到隔壁省的欢迎短信。
“我也挺期待的,我还没一个人在麓镇开过那么远的车,停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每年秋收的时候,山货一般是买给收购商,他们再进行二次销售。今年珠玉回来,搞了个小网店,还弄微信群,让亲戚们在周边四处宣传宣传,谁要栗子,直接来买,送货上门,都是山里最新鲜的大板栗。少了中间商赚差价,这样直接卖能多赚一点。
本来还有点担心栗子多,客人少,卖不出去。没想到她的生意很好,才几周,栗子就被预定光了。
这些客人住的地方也各不相同,有的遗世独立,孤零零立在公路旁边,有的藏在村子深处,有三层乡村红砖小楼,也有近几年才造出来、但墙壁已经开始掉色的公寓小区。
“乡下是挺奇特的吧。”他们出神地看着别人家院子里养的小鸡小鸭,叽叽喳喳挤在一起,疯狂啄米。在往里面走,有石头垒成的猪圈,一头大黑猪藏在黑黝黝的洞里。
他们审慎地走路,时不时低头看,小心着地上的鸡屎,等主人把一箱栗子搬回家。
斯昭只用一个词评价:“Discovery。”那是一档专门讲解野生动物与大自然的纪录片。
这个城里人是有几分损功,珠玉想了想:“我跟你说,我小时候住在镇上,亲眼看到过一头大白猪,在马路上慢悠悠地散步,旁边一个人都没有。长大后,每次回想,我都怀疑我在做梦。”
“怎么,你还要一个人拿绳子牵着它散步,才感觉不像幻觉啊?”
“你觉得是真的?”
“肯定是真的,我也见到过不寻常的事。十年前,我一个人下山去过镇上,那时候还有人赶着驴车在街上跑。驴在前面哒哒地跑,拉着一个板车,人坐车上,手里挥着皮鞭。
人,驾驶动物交通工具。你想想,工业革命都多少年了,竟然还有驴车!”
他们沉默半晌,珠玉说:“比城里有意思。”
“那的确是。”斯昭认同。
他们驾驶着这辆老旧的小车,一路走,一路送,栗子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后面座椅上只剩下深深的压痕,货物全部送完了。也才不过下午三点。
他们路上吃了珠玉带来的羊肉汤和软饼。她连辣酱和盐罐都带了,塞给他让他自己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