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武德九年,是一个不安分的时间点。在这一年,我朝发生了著名的“青武门事变”,本朝圣上李世明获得王位。这一年对于波斯人和拜占庭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连续的失败,让库思老二世忧心如焚,决定进行一次大的反击。
这次他决定双管齐下两路夹攻。一方面让盟友斯拉夫人和阿瓦尔围攻君士坦丁堡,另一方面派出波斯军队则进行渡海登陆作战。
在波斯人横渡海峡时,遭到了拜占庭船队的猛烈攻击,最终以失败告终。
随后,攻打君士坦丁堡的盟友也受到了重创,拜占庭人取得了君士坦丁堡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接下来的战况,基本上就是一边倒的局面了。
本朝贞观二年,拜占庭人再次攻占了军事重镇甘扎克,随后在尼尼微击败抵抗的波斯人之后,洗劫了王宫。
库思老二世只能选择逃跑,拜占庭人紧追不舍。
墙倒众人推。
之前库思老二世就让国民不满,现在又兵败如山倒,很快就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在一场宫廷政变中,库思老被投入监狱,贵族们拥立了他的儿子卡瓦德为王。
卡瓦德即位之后,下令处死老爹及所有的兄弟,以巩固自己的王位。
弑父杀兄之后,卡瓦德派出使者与拜占庭人和谈。
而此时的拜占庭人也感受到了新生的阿拉伯国家的巨大威胁,最后双方议定萨珊波斯撤出从埃德萨到亚历山大里亚的领土,双方的战争告一段落。
如果有一段时间修生养息的话,或许萨珊王朝还能恢复过往的荣耀。
但历史是具备偶然性的,卡瓦德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
萨珊王朝陷入了全面内乱中。
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萨珊王朝更换了包括卡瓦德的两名姐妹在内的五个帝王。
证据的动荡加快了本就日暮西山的萨珊王朝的衰落,中央权力落到了军阀手里。
本朝贞观六年,库思老二世的孙子、年仅八岁的伊嗣埃三世继位。
查明这些情况之时,正是于奇正和黛拉拜堂之日。
虽然说在五星市对于风俗等方面是兼容的,但于奇正的生活中,所有的都还是按照大仪朝的习惯来进行。
所以,迎娶黛拉的流程也都是按照汉人的礼制来进行。
当然,大家都知道于奇正是极其反对“逾制”的,所以还是按照大仪朝普通百姓的做法。
现在已经到了拜天地的环节,李墨宁急匆匆地走到香案边叫了起来:“且慢!”
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不知所措的神色。
如果是“国家”观点来看,于奇正从未正式立过后;如果以百姓观点来看,也从未立过大夫人。
但是,在大伙的观点来看,如果要立后,肯定是李墨宁无疑了。
这一点还是得从于奇正本人平时的为人处世来看。
尽管现在五星市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方,而且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是不管是任何时候还是在任何情况下,于奇正本人在个人方面都是汉人,这一点不需要多考虑。
以这一点为中心,就能看出很多问题。
固然从身份上来讲,乌兰丽雅和阿缇雅和李墨宁一样都是公主。但李墨宁是汉家公主,在于奇正心里地位当然不一样。
沐儿虽然也是汉人,但从身份上来说和李墨宁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尽管李墨宁嫁给于奇正的时间在另外三人之后,也没有正式确定名分,但在世人眼里,她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王后了。
李墨宁能坐稳市区实际事务管理者这个位置,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和这一点也有莫大的关系。
现在于奇正纳妃,李墨宁这个时候出来反对,所有人不由得心里都是一凛。
王忠宝赶紧上前说了起来:“公主许是累了,奴才且扶您下去休息一下。”
宝哥这个时候出面,也是为了维护李墨宁。
作为大仪朝的太监,不管任何时候都是要维护主子的。虽然李墨宁金枝玉叶,但在五星市人心中,大仪朝皇帝只不过是不相干的外人,咱们只认市长。虽说于帅性格好,但如果真的让他下不了台,就算你是大仪朝公主也不管用。
第895章 公主的真假
李墨宁却根本不给王忠宝这个面子,冷冷地吐出一个字:“滚。”
这就有点尴尬了。
王忠宝是太监没错,但如果以“国家”这个概念来看,他现在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的重臣了。
连他都被李墨宁一点面子都不给的呵斥,其他原本准备上来劝几句的人也都不敢有任何举动了。
于奇正也是一头雾水,心想这是不是你同意了的吗?不光是同意,认真说起来还是你促成的。怎么会这个时候出来吃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