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公脑门上都是汗:“臣,臣是不了解其他人,但臣了解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啊。”
“哈哈哈,”李世明大笑起来:“蒋国公,刚才你也是全力主战之人,你来说说,派何人比较合适啊?”
蒋国公出班奏道:“臣以为,安西都护齐超群一直在那边,原本与那于奇正就关系匪浅,可谓知己知彼。派他去征讨最为合适。”
“你这是人说的话吗?”李世明指着蒋国公的鼻子骂道:“你也说了齐超群与那于奇正关系匪浅了。他知己知彼,难道于奇正就不知己知彼吗?”
蒋国公跪到地上,不发一言。
“还有你、你、你们几个国公,”李世明手指一个个的点:“你们刚才不都是主战吗?说说,派谁去?”
几个国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你推举我的儿子,我推举他的儿子,吵得不可开交。
“别演了!”李世明叫了起来:“一个个的,叫得挺欢实的,真落到自个儿头上就不干了。说穿了不就是因为对手是于奇正吗?”
朝臣纷纷垂下头,这算是大实话了。
李世明仰天长笑了一阵,才重又开口:“卢国公说的对啊,朕真是生了一双慧眼。不然怎么就能挑到这么好一个女婿呢?码的,就算去晃荡一圈,挣个面子回来就立功的事,都没人敢去。”
一众朝臣要多难堪有多难堪。
现在大家终于明白圣上的意思了。于奇正现在又没和大仪朝翻脸,怎么说也都还是驸马,本朝也没必要非得去拼个你死我活。但“讨伐”这个事又必须得做,不然面子上是真过不去。
但是转念一想,也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好不好?
人家于奇正那边不会这么想啊,总不至于阵前相见,大叫一声:“呔!敌将听好了。吾等就是来晃荡一圈的,咱们就别打了吧!”
对于奇正来说,就是你率大军去征讨他啊,那能不往死里打吗?
是,咱们是人多。可问题在于那是在天寒地冻的草原上,于奇正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这也不说了,他的铁骑以快出名。咱们大军只要展开,不知道有多少个点能让他们插入切割呢。
说句不好听的,一个不留意直接被人家插入主帅营地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他于奇正干这种事有多得心应手,兵部的军报里面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第807章 很忙没时间
“臣举荐英国公世子徐高材!”莒国公叫了出声。
所有人马上反应了过来:这真是个好主意。
徐高材本人最近多次表示要一雪前耻,不惜马革裹尸。他老子英国公也死了,也没法从棺材里面跳出来反对。再说了,圣上都说了,也不用去打仗,就是晃荡一圈。
实在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选了。
“我反对!”太子李经终于开口了。
不等李经解释,李世明直接打断:“反对无效。就这么定了,让徐高材领兵去一趟。”
就这样,在秦晓鸾处干了不到十天的徐高材,就升为“征西将军”了。
。。。。。。。。。。。。。
市区范围的雪是越来越大了。
往年这个时候人们就是缩在帐篷里,等待漫长的冬天过去。反正是出去除了挨冻之外,什么事都做不了。
今年的情况就大不相同。
几乎所有的人每天都有事做。牛马市场需要有人照料吧,市区的基础建设也要人做吧,还有些部门,比平日里还要忙。
比如说毛毯厂,部队的毛毯订单做完之后,又有了新的订单——皮毛军装。
毛毯厂的女工们设计出了一套保暖性特别强、行动不受影响还非常好看的军装。
军中见到样品的将领全都动了心。
常固自己也忍不住心痒痒,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了个报告。没想到的是,报告刚一交上去就批了下来。
财政开发最艰难的时候是起步时期。比如砖窑、楼房、道路的材料,都需要银钱和很大的人工。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大生产运动,很多建筑建设起来并开始运转之后,压力就大大减轻了。
维护成本相对于建设成本来说,比例占得极小。比如砖窑,刚开始建设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工材料,现在就只需要日常生产的工人了。
目前市里的开支主要是建设人工开支,但现在天气转冷,能做出的事相对减少,这个开支比前阶段还低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财政有了稳定的来源。
那些分期付款的房子每个月都有进账,因为人们都有钱了所以人头税也是按月收取,就这两项就已经达到收支平衡了。
让财政进多于出的关键转折点来自于商税。
江南春的主动纳税,打开了籍管局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