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奇正那令人恐怖的指挥能力,就算是呼韩塞西,也不得不认真对待。现在双管直下,姓于的顾得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毕竟,像他这种怪物只有一个,其他将领不能和他相提并论。
双方商定好了时间之后,呼韩塞西就秘密点兵,一路潜行而来。
刚刚出发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一个消息:于奇正把所有军队交给常固率领,前去攻打白羊族。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呼韩塞西惊讶得张大嘴巴,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正常来说,占领一个地方之后,就需要修整一段时间。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人心不稳,防备奴隶聚众造反。可这个于奇正竟然胆子大到这么短时间内就敢把所有军队派出去。
于奇正的这种做法,至少能证明两点:1、现在三族的社会治安稳定了;2、于奇正根本不怕有人在领地内造反。
呼韩塞西更重视的是第一点。他能成为大蛮王,和一件事的关系密不可分。与草原上其他的单于“唯武力论”不同的是,他相当重视“内政”方面。这一点,是苦心研究汉人大仪朝管理方式的结果。
三族领地能这么快安定下来,这种强大的政治能力,比起军事能力来说毫不逊色。
呼韩塞西也派人专门了解过,这个于奇正最早是从商的,把一支小小的营造队伍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这是个怪物!
商、政、军这三大项,没有任何一处是他的短板。不但不是短板,而且每一项都比其他人优秀得多。
这让呼韩塞西心里直发毛,更加下定了要趁早铲除于奇正的决心。
根据于奇正那边的变化,现在必须调整战略部署了。
第731章 还能跑多远
摆在呼韩塞西面前的,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比较保险,那就是立即向西秘密行军,等远征军和白羊族交战时,从远征军背后杀入,和白羊王一起打败远征军。
第二种其实也比较保险,那就是直扑已经没有军队的汉区领地,只是白羊族那边存在风险。
呼韩塞西和军师邓衍宗商议了很久。
第一种方案是可以击败三族主力军,但不会太完美。
首先,草原骑兵作战,击败击溃是常事,但歼灭战并不多。毕竟大家都骑在马上,被击败的军队都是四散逃亡。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残兵败将逃回老巢,只是数量的区别而已。以他们之前的经验,于奇正手下的汉人将领极其团结,到时候很可能用一部分人死战,另外一部分逃走。假如他们逃回的人数多,一旦回到于奇正手里,就又不太好办。
第二,即便是能大规模的杀掉远征主力,也不可能一两天之类能够做到。加上战胜之后再去汉区或者休屠区路上需要的时间,汉区的于奇正至少有二十天做准备。虽然呼韩塞西不认为他能在二十天内就能组织起有战斗力的部队,但有另外一点不得不考虑。
那就是,大仪朝的态度。
现任安西都护齐超群以前是于奇正的副将,只要收到朝廷的命令,一定会全力前来救援。
呼韩塞西和邓衍宗推算了许久,也不能确定大仪朝会不会来救于奇正。如果没有长阳公主李墨宁,自然另当别论。问题是现在作为公主驸马的于奇正夫妇,并没有和朝廷直接翻脸。
再来看第二种方案。
那就是不管白羊战事,照原计划直扑汉区。
采用这种方案,首先攻破汉区是毫无疑问的。攻破汉区之后,直接攻入休屠王城问题也不大。
如果足够快、运气够好的话,甚至可以斩杀或者生擒于奇正。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顾忌大仪朝那边。且别说齐超群敢不敢私自出兵了,就算他敢,也未必来得及。
再退一步说,即便齐超群拼命赶到,到时候咱们立即朝着白羊族方向退兵,变回为第一方案,击垮远征军主力。
这么一来,即便这次没能完全打败于奇正,但一方面他损失了主力军大伤元气,另外一方面齐超群回去之后必受责罚。什么责罚姑且不论,至少不可能再当安西都护了。以后不管谁当安西都护,都不可能来及时救援于奇正了。
这次全胜退军后,入冬就组织大规模联军卷土重来,到时候他于奇正就算是个神仙,也在劫难逃!
当然,这个方案有一点点风险,那就是白羊族被远征军攻破。
不过,如果是白羊族被破的同时,咱们攻破了汉区,一换一也是划算的。假如连休屠区也攻破了,那就是一换二赚大了。如果能再反手把乌兰区也收了,那就简直是赚翻了。
除此之外,邓衍宗提到了另外一点,是让呼韩塞西无法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