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给了将来于奇正和徐进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尽管犯了滔天大罪,但是是为了维护我朝皇帝陛下的脸面,到时候来一个功过相抵,旁人也说不了什么。
莒国公叹道:“这么厉害的法子,圣上都能想得出来,实在是太英明了。”
独孤无忌脸上浮现出一阵苦笑:“恐怕这事还真不是圣上想出来的。”
莒国公等人惊道:“那能是谁?”
独孤无忌脸上的苦意更浓了:“当朝皇后娘娘,我的亲妹子。”
莒国公等人这才完全明白了,为什么今日在廷上,圣上专门强调三日前皇后已盖玉玺这句话。
“相爷,您既然已经从皇后娘娘那里收到消息,怎么不和咱们通个气?”莒国公小声责怪道。
独孤无忌叹息道:“我也不知道。”
莒国公大惑不解地问道:“可是,封秦晓鸾为才人之事,是到了最后圣上才说出来的。您之前不知情的话,怎么也要保于奇正?”
第571章 还是个少年1
“为了国家!”独孤无忌一字一顿地说了这四个字之后,眼中闪烁着和他这个年纪不相符的精光:“你们不要以为,我当时说的那番话是虚言。”
说到这里,独孤无忌情绪微微有些激动,站起身来。
上次圣上重惩叶夔时,独孤无忌收到了很大的触动,他感觉自己突然从一种浑浑噩噩中被人一巴掌打得醒了过来。
这世上谁又不爱荣华富贵?就算当年跟着圣上起事之时,说他独孤无忌没有这方面的心思,那是一句笑话。
但是平心而论,当年虽然是有这方面的心思,但也不是主要的。
那时,他们青春正茂。
那时,看到国家分崩离析,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他们热血燃烧。
那时的他们,一心想着的就是怎么结束这一切,让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
那一路上有多少风险,有多少次考验,又有多少次动摇,只有他们这些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如果当时的他们,心里想着的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根本就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幸运的是,他们的坚守获得了回报。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比其它那些反王以及他们的手下要幸运得多。
然后他们和他们的领头人一起,开创了这么一个美好的时代。
可是人,总是会改变的。
独孤无忌连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不,不是他,是身边的很多人都改变了。
这种改变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这几十年的漫长光阴中一天一天的变的。
当年的那群热血少年,纷纷变成了老气横秋的老朽。
随着岁月一起老去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当初的热血和信仰。
于是,他们慢慢地沉睡了。
只有当“为了国家”这声惊雷在耳畔炸响,才能解开这时光的封印。
为了国家,对独孤无忌来说,已经不是当初那种很单纯的热血冲动,更是为了他自己。
只有这样,他才重新活了过来,仍是当初那个少年。
初心不改,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是当初那个少年!
圣上说的没错。自己人关起门来斗是一回事,但有外人来欺负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他独孤无忌连这点大体都不识的话,那么就根本不配做这大仪朝的百官之首!
所以,即便当时还不知道后面的事情,他独孤无忌的选择也是那样。
当然,也不会那么轻易的放过于奇正。
本来独孤无忌的打算是先救回于奇正,然后秋后算账,以“叛逆”之罪处死。即便到时候圣上有心维护,他也会尽量施加压力。
可是照现在看来,只要于奇正这次胜了,估计要他命是不太可能了。
不过即便如此,至少也能阻挡他崛起的速度。至少这件事上,即便他大胜,也有足够的理由阻止他复官。
这件事也就只能暂时先这么拖着,以后再找机会收拾他。
一直在旁边没吭声的独孤冲开口问道:“父亲大人,孩儿有一事不明。”
独孤冲看了这个自己最疼爱,也是独孤家族里最具才能的儿子一眼:“冲儿,这都不是外人,你说吧。”
第572章 读书读傻了2
独孤冲问道:“这于奇正真是栋梁之才,既然是从国家考虑,为什么非要压住他呢?”
其实这话早就埋在独孤冲心里,只是一直没敢说出来。
身为当世门阀第一世子的独孤冲,可以说是门阀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可以说,独孤冲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从小就被称为“神童”,这和家世完全没有半点关系。
三岁就能倒背《百家姓》,随便一本典籍子对他来说都是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