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等己方准备布置好,安沛地区的其它敌人也都赶来支援了。
于帅的意思应该是:现在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去和敌人缠斗在一起,我们没准备好,敌人也没时间准备。我们混乱,敌人也混乱,那就来个乱中取胜!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徐进立即对所有军官下达了一个从来没出现过的怪命令:打乱仗。
马上就有将官不解地问了:“什么叫做打乱仗啊?”
徐进的答复是:“就是我不指挥你们,你们不指挥下面,把部队放出去乱打,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
这个决策的结果是,堂堂正规军的红河府兵,成了“乌合之众”,以什、伍为单位朝着敌军征地就扑了过去。
仅仅半个时辰之后,战场上就完全混乱了。
敌军和我军犬牙交错,最后完全混乱成一团,双方的部队都成了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的情形。
武笋甲亲自带着援军来,也被眼前的形势惊呆了。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将部队投入进去,加强己方数量的优势外,他也没有任何其他办法。
这么一来,双方指挥官不同的战前部署之间的差异就出来了。
军中最强调指挥和协调,长期打仗的交趾军已经训练得对这一点非常严格。如果失去了指挥,每个人都不知道干什么了。
汉军本来收到的命令就是“打乱仗”,在这种山区地形,以五人、十人为单位的组织结构就非常灵活了。
哪怕是所有人都走散,也没有什么影响。几个人一碰头,谁的军衔高,谁就当头。没有军衔高的,那就老兵领头。都是新兵,谁最猛谁当头。
很快,敌我双方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汉军有个大杀器!
这个大杀器就是沐儿。
由于一片混乱,于奇正和徐进等高级将官也都进入了战场。
紧紧跟着于奇正的沐儿,只要看见敌军军官模样的,就是一支鸣镝箭。
随着军官毙命,那个交趾小队就傻了。
一直跟在于奇正身边的几十个于郎部曲就是一个冲锋,接着附近听到声音的汉军都会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赶过来,交趾兵除了投降之外,就只有见阎王一条路可走了。
灭了两个敌人小队之后,于奇正也反应过来了,带着沐儿就到处突突敌军军官,剩下的事情就完全不用操心了。
这么一来,只要是于奇正所到的附近区域,战况都是一边倒的局面。
第554章 好心的提醒4
庞邦兴刚满二十二岁,关内道银州人氏,三年前参军入伍,被征调到红河州。
因为从小跟着父亲打猎,于是被编入弓箭兵。
庞邦兴一直有个遗憾,就是不能直接冲锋陷阵。本来就是,步兵谁会用弓箭兵冲最前面呢?
这次“打乱仗”简直是让他过足了瘾,终于可以冲到前面了。
混战的结果已经出来了,交趾兵溃不成军,现在的情形就是继续追击敌人。
庞邦兴心里想着的就是这次怎么都不能落到后面,拼命地往前面赶。
想不到的是,因为追得太急太快,他一头插进了敌人的腹地,周围都听不到自己人的声音。
这时他才反应了过来,自己已经与我军主力失去了联系。
尽管只有一个人,但庞邦兴还是没慌乱,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咱们的人就会跟上来。
随后不久,他就遇见了和他一样的几个战友:王世君和冉福森,周文宣。
四个人一碰头,立即决定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
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来当组长呢?
王世君是今年入伍的红河府兵,冉福森是镇南县加入茶马公司的百姓,两人年龄都小一些。
周文宣是精忠县来的于郎部曲,和庞邦兴年龄相当,两人就推来让去。
庞邦兴说周文宣是于帅直属应该他来当头,周文宣说庞邦兴是正规军应该他来领导。
最后周文宣说道:“咱们就不争这个了。你是弓箭手,看得远射程远,这个组长还是由你来当,咱们战斗力更强。”
王世君和冉福森都表示赞同这个意见,于是一个远离主力部队、临时组建的战斗小组正式成立了。
庞邦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大部队迟早是要上来的,所以咱们不用回头去寻找部队,就在这附近转悠。到时候大军上来时,咱们也熟悉了地形,可以指路。如果遇到大股敌人,咱们就跟他们打游击;如果敌人少,咱就干掉他!”
这个想法得到了其他三人的一致赞同,于是战斗组开始沿着路边搜索边前进。
没多久,路侧山头上的一伙敌军发现了他们。
这一队敌军是武笋甲从安沛带来的援军中的一个小队。他们来到这里后,收编了溃逃过来的十来个沙巴散兵,正在这里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