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奇正嘿嘿笑了起来:“我就说嘛。”
秦晓鸾说道:“我的意思是,现在就靠你的这个名,就能把那些土匪全部收服。”
于奇正忍不住“切”了一声。
秦晓鸾不屑地说:“你现在就写上一封信,限令山区的土匪五日之类向你投降。我敢保证,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土匪会被招降。你不信,咱们可以打个赌。”
于奇正刚准备说“赌就赌”时,沐儿就插嘴进来了:“这是真的。昨天我们抓了两个那边山里的土匪,就是从那边山里派来打听消息的。据说他们那些土匪听说您来了之后,一个个吓得要死。赶紧派人来打听您是不是准备征讨他们。还有,那些土匪都在商量着是不是能找个中间人,来问问您有没有招安他们的意思呢。”
于奇正虽然不相信那些土匪怎么这么怂,但沐儿绝对不会骗自己,她说是就肯定是了。也幸亏沐儿提醒得及时,不然绝对又上秦晓鸾这丫头的套了。
可这又有个新问题了,于奇正不解地问:“我要招降他们做什么?难道……你要我去当土匪?!”
第493章 一脚踹死他3
秦晓鸾简直恨不得一脚踹死他。
跟这种人实在是没必要多浪费口舌,干脆直接把自己的构想说出来算了。
滇西再往西就是吐蕃范围。那里位于高原地带,天气寒冷,必须吃一些高热量的东西来抵抗寒冷,比如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因此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但由于气温低,根本没有办法种植茶叶。
而对于汉人来说,不管是民间役使还是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中原地带的马不仅质量比北方和吐蕃的差,而且供给也非常有限。
这样一来,双方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互市”空间。
镇南县本地在农业等方面并不占优,但是假如一方面扩大茶叶养殖面积,另一方面加强本地商贸,用不了多久就能兴旺起来。
因此,秦晓鸾的建议就是把镇南县建设为一个“茶马互市”的大市场。
市场起来了,人口流动就大了。人流兴旺了,也就很快富起来了。
而交通运输,则是做到这一切的前提。
现在这方面有两个瓶颈。其一是道路,其二是安全。
目前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太可能修建从这边通往吐蕃的大型官道,因此还是主要采用人力加骡马的运输方式。
之前提出修建从镇南关到州府的驿道,其目的就是让镇南县与内地之间的运输畅通起来。
这么一来,不仅是镇南县本地的产品可以快速销售出去,从吐蕃过来的物资也能迅速销到中原地带;同时,从中原来的各种物资也能通过这里前往吐蕃。
通往吐蕃方向现在主要的安全威胁就来自于滇西的这些土匪。
只要于奇正把这些土匪收服,将其转变为通往吐蕃的马帮。这样一来解决了土匪们“改恶从良”之后的生活来源问题,二来因为他们最熟悉通往那边的道路,能迅速建立起商贸往来。
而现在来的这批于郎部曲,就可以作为将来从镇南县到州府的“收费马路”上各“收费站”的管理人员,以及“茶马互市”的市场管理员等等,一方面解决了这些人的生存问题,另外一方面成为地方稳定的“定海神针”。
还有一批就是以乌兰族为主体的“奴隶”,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干,在这里养利于山路运输的“滇马”和“川马”。
而本地人,将会有经商、养殖、种茶、做工、服务等多渠道的就业岗位。就业稳定了,百姓也就都安定了。
未来的镇南县,将会是一个以商贸为核心,农牧产品为辅助的繁华城市。
于奇正高兴得跳了起来。
秦晓鸾的这个设计,把方方面面的事情全部都考虑到了。之前在他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沐儿和乌兰丽娅更是用崇拜的眼光望着秦晓鸾,心想难怪主人对她如此心仪,她的眼光、魄力和能力确实不是自己所能比拟的。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于奇正立马按照秦晓鸾的说法,写了几封信让那两个打探消息的土匪送回去。其内容就是,十日之内若主动来降就免去罪行。否则的话,你们自己懂得。
第494章 先找晓鸾姐4
第二天一早,就来了一个叫“三只脚”的土匪头子谈投诚的事。
刚谈没两句,就有小喽啰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黑山虎”来攻打他们寨子了。
从三只脚口中了解到,黑山虎是这一块最大的土匪头子。
收到劝降信后,黑山虎就说了,那姓于的在你们眼里是个神,在我虎爷眼里,毛都不算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