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只要打开之后,就必须马上吃完,不然就很快坏了。
但是谁又能一次吃完一酒坛那么多呢?关习也找过,但市场上根本没有口部能塞进果子的小坛子。
秦晓鸾哈哈大笑起来。
她告诉关习,这个问题对秦氏集团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砖窑那边的瓷窑,现在除了生产瓷砖之外,也有生产不同规格的瓷碗瓷碟。像咱们旅游船上自助餐厅里面,全部都是用的自己生产的瓷器。
为了船上的环境更好,旅游船还让瓷窑那边烧制了一批花瓶,其中有好多种异型。
对于你要求的容器,应该只要你提出相应的规格什么的,瓷窑那边都能给你烧出来。
听到这话,关习乐得一蹦三尺高,立即告辞秦晓鸾,前往张港镇瓷窑那边去找陈伯去了。
一路上越想越觉得加入秦氏集团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不然的话,这件事根本搞不成。
第461章 卢桂花求助1
刚处理完关习的事情回到办公室,发现销售部杨不羡和服装厂卢桂花两人一直在里面等着呢。
秦晓鸾有点奇怪,这两人怎么凑到一起来了。还有,卢桂花最近不是一直在沙洋那边的新厂忙着吗?于是问他们有什么事。
两人对望一眼,杨不羡说道:“卢婶,还是你说吧。”
卢桂花点点头说道:“晓鸾啊,我今天来呢,主要是想找你给咱们在沙洋划一块地。还有就是,能不能让营造那边拨一点人给咱们?”
秦晓鸾一听这口气,心想难道是黄铁柱和卢婶之间有什么不愉快了?于是问道:“怎么回事?上次不是已经划给你们了吗?怎么,黄叔那边没给地还是没给人?”
“不是不是,”卢桂花急忙摇头解释道:“是这样的,上次划给咱们的已经给咱们做好了,可还是不够用啊。还有,我去找过铁柱哥,他说地没问题,但如果要拨这么多人给咱们盖房子的话,得和你说。”
秦晓鸾更是不解了。现在荆州城墙的建设抢工阶段基本上完成了,目前就是顺利按计划在进行,黄铁柱那边没可能调不出人啊。
于是问道:“卢婶,你们那边盖房子应该要不了多少人吧?”
卢桂花笑了起来:“确实要不了多少人,有个也就三五百号人勉强也就够了。”
秦晓鸾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三五百人?还是勉强够?您盖皇宫呐!
难怪黄铁柱做不了主,先别说能不能一下调这么多人,就算能调,也总得知会太子一声啊。
见秦晓鸾这个样子,卢桂花急忙解释了起来。
服装厂最早来到荆州时,主要是方便给秦家班内部做制服。
可没多久,出了月月红这个产品之后,服装厂的场地和人员就满负荷了。
结果这个时候,杨不羡因为营造部已经满工作量,没法去接那边的业务,于是就跑出去推销“制服”业务。
有了秦家班制服这个样板,简单大方、美观实用的“秦氏制服”马上就打开了市场。先是一些武馆帮派镖局,后来是一些富家的奴仆看家护院,再后来就是一些商会什么的,纷纷过来下订单。
好不容易想出办法,把服装厂迁移到沙洋堡那边,解决了场地问题。
结果人员又不够用了。
又好不容易,纺校那边能批量培养人才,能够定期输送合格人员过来,结果业务上又有新的突破了。
要说这事呢,又和人视台台长苏喜儿相关。
人视连续剧作为台里粘性最大的一款节目,受到苏喜儿的高度重视。
之前秦晓鸾提供的初始剧本、取得巨大成功的《还花格格》快要大结局的时候,苏喜儿就在考虑接下来该用什么去填补这个空缺。
这次她决定不找秦晓鸾,于是在台里让大家都帮忙出出主意。
结果还真有人出了一个歪点子。
当时正好是于奇正被调往京城,出主意的员工说他观察了一下,荆州城茶馆说书的那些人都把少詹事的故事编成了段子来说,只要说这个段子一定是高朋满座。
由此证明这个题材肯定会受到欢迎,咱们是不是也考虑把这个编成人视连续剧?
第462章 我们的星星2
苏喜儿一听这话就乐了,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题材和故事都是现成的,根本就不需要怎么去想。可以把自己“主人”的事迹搬上舞台,而且这个题材里会有很多和秦家班的人员相关的内容,首先就抓住了一大批观众。
人视台内部讨论了一下,一致认为这是个最好的题材了。可真到了编剧本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要把于奇正的故事搬上舞台,有一个角色是绕不过去的——太子殿下。